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15年食用毒蘑菇死亡65人。最近,我省已发生多起因食用自己采摘的毒蘑菇导致中毒死亡事件,特警示如下:
时下我区进入盛夏,气温高、雨水充沛,菌类生长迅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区食安办、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广大市民: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警惕误食毒蘑菇中毒。
久旱雨后,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群众喜欢采摘食用。不少人因鉴别有毒和无毒蘑菇的能力不强,误食有毒蘑菇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蘑菇是一种真菌植物,种类繁多。在大自然中,绝大部分野生蘑菇是有毒的。毒蘑菇又叫毒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知的有毒蘑菇约180多种,其中可导致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野生蘑菇遍布全国。常见的极毒野生蘑菇有:白帽伞、鳞柄白毒伞、毒蝇伞、豹斑毒伞、马鞍蕈、牛肝蕈、绿帽蕈、飘蕈、毒红菇、褐盖粉褶蕈、斑毒蕈、鹿花蕈等。
由于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难于区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蘑菇毒性非常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食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为预防毒蘑菇中毒,区食安办、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要轻易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禁止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单位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蘑菇,确保公众饮食消费安全。
如有市民食用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症状,要立刻进行催吐,将未消化的毒蘑菇排出体外。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催吐后,务必立刻到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