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工程施工特点,为降低扬尘产生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①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的要求,组织实施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②土方工程防尘措施。土方工程包括土的开挖、运输和填筑等施工过程,有时还需进行排水、降水、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尘网。 ③建筑材料的防尘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密闭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采用防尘布遮盖、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等。 ④设置洗车平台,完善排水设施,防止泥土粘带。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废水收集池、沉砂池及其它防治设施,收集洗车、施工以及降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浆。工地出口处铺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10米,并应及时清扫冲洗。 ⑤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防尘措施、运输路线和时间。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无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遮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厘米,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 ⑥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缩短工期,将其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建设单位在采取本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的控制下,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扬尘和燃油废气对周边环境和敏感点的影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施工期废气处理措施合理可行。 2、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项目在施工场地内设置简易沉淀池,经沉淀后可以再次使用,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及施工环节,不外排。对于含油废水,环评建议建设单位设立专门清洗点对施工机械和车辆进行清洗和保养,含油废水或废物,不得随意弃置和倾流,可用容器收集或建小型隔油池进行处理,以防止油污染。因此,施工废水不会对区域地表水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采用移动式厕所,收集后运至城镇污水厂纳污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间排放。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认真落实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对施工期间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并加强施工期间环保管理的前提下,项目施工期废水和生活污水可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和排放,对水环境影响不大。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短暂的,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项目施工期废水处理措施合理可行。 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现场调查,距光伏场区200m范围内敏感点仅为茅针坡,位于光伏北场南面约190m 处,项目施工不可避免对其造成一定影响。为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施工及运输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不利影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本评价建议建设单位采取以下噪声控制措施: ①土建施工等噪声明显的施工阶段尽量选择在周末或节假日,以减轻对学校声环境的影响。 ②对各种机械设备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以减少机械运行振动噪声。 ③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墙,用超细玻璃纤维板搭建隔音棚或围建空心墙进行隔声降噪,建筑物外部也应采用围挡措施,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同时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 ④各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路线进行运输,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尽量避开居民点和环境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⑤将高噪声施工设备分散安排,以减少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 ⑥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防止噪声扰民的自觉性,减少人为噪声污染;在施工现场以及办公区,禁止大声喧哗吵闹、高声唱歌或敲击工具等;作业中搬运物件,须轻拿轻放,钢铁件堆放不发出大的声响,严禁抛掷物件。 按照以上噪声控制措施进行施工,周围设置围墙等措施也会减轻对敏感点带来的影响,因此项目施工噪声对居民区的环境影响较小,且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项目对噪声的防治措施合理可行。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阶段的弃土可全部用于场地周边道路的铺设,无弃方外运,不设置弃渣场;在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按照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回收有用材料,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委托相关单位外运妥善处理。 施工期间的生活垃圾约为30t,经分类收集后清运至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站,再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当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施工期对于固体废物的处理措施合理可行。 一、营运期污染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运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转换过程没有废气排放,对环境没有影响。 2、运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1)光伏组件清洗废水 项目光伏组件清洗用水量总计为2150t/次(71.67t/d、15050t/a),由于光伏电站占地面积较大,清洗废水难以收集,此部分废水除含悬浮物外无其他污染物质,用作光伏阵列下的植物浇灌用水。 (2)员工生活污水 项目生活污水依托升压站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进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三级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属于初级过渡性生活处理构筑物,是目前普遍认同并采用的生活污水预处理措施。 自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自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 污水→格栅→原水调节池→MBR生物反应器→出水。本项目污水经格栅进入调节池后经提 升泵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PLC控制器开启曝气机充氧,生物反应器出水经循环泵进入膜 分离处理单元,浓水返回调节池。反冲洗泵利用清洗池中处理水对膜处理设备进行反冲洗, 反冲污水返回调节池。通过生物反应器内的水位控制提升泵的启闭。膜单元的过滤操作与反冲洗操作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当膜单元需要化学清洗操作时,关闭进水阀和污水循环阀,打开药洗阀和药剂循环阀,启动药液循环泵,进行化学清洗操作。 表5-1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 污染物 | CODCr | BOD5 | SS | NH3-N | 进水浓度 (mg/L) | 280 | 160 | 150 | 25 | 出水浓度 (mg/L) | 50 | 10 | 10 | 10 | 处理效率 (%) | 82 | 94 | 93 | 60 | 排放限值 (mg/L) | 60 | 15 | 15 | / |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污水经格栅进入调节池后经提升泵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PLC控制器开启曝气 机充氧,生物反应器出水经循环泵进入膜分离处理单元,浓水返回调节池。反冲洗泵利用清洗池中处理水对膜处理设备进行反冲洗,反冲污水返回调节池。通过生物反应器内的水位控制提升泵的启闭。膜单元的过滤操作与反冲洗操作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当膜单元需要化学清洗操作时,关闭进水阀和污水循环阀,打开药洗阀和药剂循环阀,启动药液循环泵,进行化学清洗操作。MBR是一种将高效膜分离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新型高效污水处理工艺,它用具有独特结构的浸没式膜组件置于曝气池中,经过好氧曝气和生物处理后的水,由泵通过膜过滤后抽出。它与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具有很大区别,取代了传统生化工艺中二沉池和三级处理工艺,由于膜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系统固液分离的能力,从而使系统出水水质和容积负荷都得到大幅度提高,结合不同的工艺,出水可以达到景观用水或杂用水标准。 本项目需处理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04t/a(1.01t/d),升压站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为日处理量5吨,建设单位拟将该污水处理达到相应的回用标准后全部回用于光伏阵列下植物浇灌用水。 项目光伏阵列占地面积计算约为3339997m2(5010亩),根据《用水定额第3部分:生活》(DB44/T1461.3-2021),按照市内园林绿化定额取2.0L/m2·d,则需要浇洒水量约为6780m3/d。年晴天数按212天计,则植物浇灌用水可消纳水量为6780×212=1437360t/a。浇灌方式为采用移动式水泵抽取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行浇灌,光伏组件清洗废水则可通过自然下渗方式浇灌底下的植物,不外排。 雨天时回用水处理:项目拟建一个20m3的贮存池,可贮存19天生活污水,待晴天时,回用于光伏阵列下植物浇灌用水。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04t/a ,光伏组件清洗废水量为13545t/a ,则项目用于光伏阵列下的植物浇灌用水合计为13849t/a ,远小于光伏阵列下的植物浇灌用水可消纳水量1437360t/a,因此,项目污水经处理后可以做到完全回用不对外直接排放。 3、运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运营期光伏发电组件本身没有机械传动或运动部件,不存在机械噪声,项目运营期的 噪声源主要为电站设备运行噪声。 噪声防治对策应该从声源上降低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两个环节着手,具体防治措 施如下: (1)逆变器、变压器均采用室内布置,设备底部基安装减震垫; (2)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从声源处降低噪声强度; (3)营运期加强对逆变器和变压器的定期检查、维护,使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合理布置,各单元变压器和逆变器距厂界保持一定距离; (5)在厂区周围,种植绿化隔离带,以减少噪声和其它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经采用上述措施后和经过距离衰减,本项目厂界噪声排放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 ,夜间≤50dB(A) ,则对周围的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4、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企业拟对各种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堆放处理,一般工业固 废设置一般工业暂存区,厂区生活垃圾设临时堆放点。其采取的处理措施如下: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废弃单晶硅光伏组件收集后定期交由生产厂家回收处理。光伏组件破损产生的废弃物应设置专用收集箱,定期由厂家回收处理。 (2)生活垃圾:统一堆放在指定堆放点,由环卫部门清理运走,并定时在垃圾堆放点消毒、杀灭害虫,使其不对工作人员造成影响。 因此,本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 5、运营期光污染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采用太阳能光伏板作为能量采集装置,在吸收太阳能的过程中,会反射、折射太阳光。 由于发电效率对太阳能光伏板生产技术的要求,国内外生产厂家为降低反射,对太阳 能电池表面进行了绒面处理技术或者是采用镀减反射膜技术。目前采用以上技术的太阳能 电池可使入射光的反射率减少到10%以内,如果采用镀两层减反射模或绒面技术与反射膜技术同时使用,则入射光的反射率将降低到4%以下。 类比已建成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电站运行正常,环境效益明显,太阳能光伏板对周围环境无任何不良影响,不存在光污染问题。 因此,通过以上各类地面反射率与太阳能电池板反射率的对比情况,结合国内外已建 成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可以看出,只要选择新型光伏板,本项目运营期将不会存在光污染问 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