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领导下,阳江公安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记使命、忠诚履职,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独特品质,推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屡获市民点赞。
从即日起,“阳江公安”微信公众号持续推出阳江公安护航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专题,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阳江公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展示阳江公安保驾护航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成功实践和创新成果。
阳江公安护航改革开放40周年服务篇
全市公安机关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管理和高效服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小窗口里的民生大学问
曾几何时,“奇葩证明”让百姓苦不堪言。为此,公安机关为方便群众办事创业,从源头上减免各类证明等举措相继推出。
曾几何时,办事“跑断腿、磨破嘴导致怨声载道,极大地损害了警民关系。对此,公安机关推出一系列简化手续、简明流程的改革举措,大力推动互联网+警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改革开放40年来,阳江公安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标准,积极在响应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深入推进公安改革,出入境、户政、车管等服务窗口顺势而为,革故鼎新,做好服务小窗口里的民生大学问,将业务延伸到末梢,将权力下放到基层,推动公安服务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用实际行动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户政服务
居民身份电子凭证让“刷脸办事”成现实
市公安局户政科民警刘海欧介绍,1996年刚开始从事户政工作的他,就参与了阳西县常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筹建和信息录入工作。
在此立前,户籍底册都靠手写存档,每个户籍人口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30项内容。为规范人口信息管理,阳江市公安机关从90年代初就开展筹划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至1996年底,全市242万户籍人口信息全部录入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我市户籍人口管理全面进入了信息化管理时代,人口登记的信息更加准确、翔实,管理更加高效、规范。
此后,为了适应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公安局牵头多部门配合,不断革新我市户籍管理制度。2002年12月18日,《阳江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印发实施,明确了户口迁移以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控制指标,解决了大部分人员的入户难题,促进了我市人口合理、有序流动。2014年2月11日,《阳江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印发实施,进一步放宽了落户政策,鼓励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固定住所的人口定居落户。
2016年12月31日,《阳江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印发实施,实施城乡户籍“一元化”登记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取消了农业、非农业以及其他所有户口性质划分;实行省内户口“一站式迁移,省内户口迁移取消迁移证,直接到迁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这也是我市户籍管理制度的一项里程碑式革新。
与户籍管理制度一起发生变革的还有居民身份证。从无到有,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从传统的视读证发展到芯片存储数据库,这不单是简单的个人身份证明的变化,方寸之间折射的是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提高,这张薄薄的卡片记录了人们生活的足迹,契合了一代人的成长,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为做好各项惠民实事,市公安局户政部门在深化“放管服”工作中积极探索,从减少审批向放权、监管、服务并重转变,不断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新举措。
从2016年起,我市今年落实居民身份证全国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三项制度建设,推行邮政快递身份证业务,6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免费送证上门。
2018年,我市公安机关按照智慧新警务建设和放管服工作部署,充分利用互联圈+思维,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了4大类、31项服务事项上网办理。
群众只要通过阳江公安微信公众号进入粤省事平台上扫脸注册,就可以办理户政及其他相关业务,广东居民还可以在粤省事中申请关联居民电子凭证,使用居民身份电子凭证可以在省内三星级以上酒店办理入住,实现了居民身份证居住证服窗口前移。
为学生、工厂农民工、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一站式办理借助企业外力和户政业多自助受理机,实现了居民身份证件、居住证力理端到端及邮递到家的贴心服务,简化了办事流程,宿短了办证时间,让市民真正享受到了实惠和便利。此外,我市还不断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实施居住证一证通制度。
2010年1月1日起,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取代了过去的暂住证制度,居住证持有人可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办理出入港澳地区的商务签注手续等办事便利。
互联网+掌上业务办理
一、二代居民身份证对比照
户籍民警为老人免费送证上门
户籍民警上门为学生办理身份证
自助办证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