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抓好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加强旅游民宿的评定和监管,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工作,作出多次重要指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乡村旅游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推动乡村旅游成为新时代撬动乡村资源潜在价值、传承创新乡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关键载体和强大动力。我区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了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依托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
深入挖掘、提炼全区文化、生态、环境、产业等特色元素,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高规划高起点打造建设“山月江湾”“罗琴雅韵”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充分发挥示范带在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全区人居环境改善、农村风貌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文化挖掘、乡村运营规范及农民增收致富等。目前,“山月江湾”乡村振兴示范已初步建成,“罗琴雅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仍在持续推进中。
(一)品书画魅力,打造“山月江湾”示范带。该示范带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于2022年12月初步建成,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该示范带全长约20公里,涉及8个行政村64条自然村共3.4万人,示范带以岗列街道对岸渔港为起点,依次经过岗列街道岸东村、对岸村、大㙟村、司㙟村、新㙟村、埠场镇端逢村、那蓬村、埠场圩社区,终点抵达埠场镇圩。示范带集美丽渔港、旅游休闲、特色产业、生态宜居为一体,在坚持乡村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串珠成链”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山月江湾”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突出江海特色、书画文化、党建引领,擦亮关山月故乡文化名片,以“名村”打造带动“名带”建设,重点打造关山月国画村(那蓬村)、对岸滨海渔村(对岸渔港)、司㙟眼镜村三大名村。
(二)赏生态美景,打造“罗琴雅韵”示范带。围绕罗琴山脉,突出产业先行、文化传承、生态宜游、人才支撑,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计划投资2.5亿元。该示范带以那蓬村路口为起点,横穿白沙街道,途经阳江围歼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终点抵达双捷镇茶水村,全长26公里,途经白沙街道福岗村、白沙村、白沙居委、岗新村、六村村、马岗村、大岗村、石河村、双捷镇乐安村、茶水村10个行政村104条自然村覆盖3.5万人。示范带以白沙街道的白沙圩场为枢纽,打造白沙鹅美食一条街,培育白沙鹅全产业链品牌;打造白沙村至大岗村十公里精品段(包含:鹅缤纷主题区、银岭工业小镇主题区、教育文化主题区三个主题区);重点建设3个特色精品村:茅田村田园综合体、东门苗家小寨、曾屋村。利用近郊区位优势和乡村资源禀赋,打造农村田园综合体,发展农村集体产业经济,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二、依托文化名人效应,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那蓬村以关山月文化为核心,以文化传承为纽带,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动旅游业态与传统文化互融共生,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打造文化休闲旅游片区。紧紧围绕聚焦“山水田园、诗画那蓬”定位,主动融入“山月江湾”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关山寄明月·田园思故乡”为主题,整村打造步江河海岸、观山水国画、品民俗风情的休闲旅游片区,建成串联四条特色村和关山月作品馆、书画写生广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等20个网红打卡点的4.9公里精品路线,以“名村”打造带动“名带”建设,讲好那蓬故事,推介山水画卷,“串珠成链”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二是打造关山月艺术教育基地。那蓬村立足于“以文塑旅”发展定位,创新“文化+教育”、“文化+培训”融合发展模式,与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开展地校合作,投入近300万元共建集教育集训、食宿为一体的关山月艺术教育基地。同时依托现有的关山月故居建筑群、作品馆、生活馆和写生广场等场所,打造文艺创作基地,对纪念、传承和弘扬关山月艺术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打造“和美廉”乡村。结合关山月笔下“关梅”的艺术底蕴,打造那蓬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建成5公里长“红梅扬正气,丹青颂方廉”主题廉洁文化长廊,举办“廉洁家风进万家”书法挥毫活动。2023年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逐步形成“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三、依托人文元素,引导乡村民宿行业高品质发展。
我们要挖掘特色产业,引导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因地制宜进行民宿打造;将民宿业作为促进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切入点,紧紧抓住推动民宿健康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力打造精品民宿,切实提高江城区旅游民宿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助推全域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彰显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民宿所在地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红色记忆,开发相应的图书、音像以及特色文创产品;重视本土文化,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丰富民宿体验。
完善旅游民宿的立法和规范,明确旅游民宿的准入条件、管理要求、评定标准、监督方式等,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配套实施细则,为旅游民宿的规范经营提供法律依据和指导。鼓励相关企业和民宿经营者进行备案,加强对民宿订房平台的管理力度,要求核实房源信息真实性,切实保障游客的人身财产和信息隐私安全。
江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