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德委员:
您(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取得实效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我办对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区政数局的协办意见高度重视。聚焦于提案内容的县域经济、城乡建设、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四个方面,充分采纳了各个协办单位的意见并进行综合办理。
一、加强项目建设,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
(一)区工业投资项目情况。工业投资项目65个, 其中今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有7个,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有3 个。上半年完成工业投资预计完成较好的企业有广东(阳江)万洋众创城银岭园区项目、万洋众创城环保园区项目、蓝色起源、晶步科技等,分别是66.9%、75%、50%、50%。2023年度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结果正式公布,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在省产业园考核中获“优秀”等次,银岭产业园作为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片区之一,跻身全省产业园优秀园区,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注入强劲动力。
(二)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我区2024年计划安排区重点建设项目55项,总投资2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97亿元。1-7月累计完成26亿元,占年度投资62%。市重点建设项目16项,总投资170亿元,年度投资16.5亿元,1-7月累计完成10.22亿元,占年度投资62%。1至7月份24个新开工项目,已动工13个。
(三)重点产业建设情况。近年来,江城区以奋力打造阳江“两个定位”首善之区为目标,以建设首善生产体系为重要抓手,推动“3+5+1”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以金属制品业、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建材行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32家,其中金属制品、农副食品加工及制造、建材、电气及装备制造规上企业累计88家,产值累计约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5%。2022年四大产业行业规上产值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0.5%、24.3%、9.7%、9.1%左右。
(四)产业承接主平台建设情况。银岭片区纳入全市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今年上半年,承接国内外转移制造项目2个,新供地产业项目4个,新动工项目4个。银岭园区已建设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实现“六通一平”。奕垌片区有江城奕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已参与申报2022年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该项目总投资为5亿元。
(五)新型农村电商的培育情况。一是打造电商“集中圈”。推动建设第一埒村电商产业园区,一期项目主体已落成,占地5000㎡,可容纳20家企业,已有6家企业先行进驻试运营。配套迁建城西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设有公共办公区、产品展示厅、人才培训室等等,已完成建设方案。二是聚焦本土“特色圈”。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与牢固的工业产业基础,发挥“源头厂家”优势,采用“村民+工厂”与“电商+定制”相结合的模式,成功带领传统五金业蹚出发展新路,科学引导村民打造本土特色品牌,推出阳江农特产品电商精选,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更多机会,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三是发展持续“人才圈”。依托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牵头的人社部门的政策支持,设立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并在第一埒村设立农村电商基层服务站,积极开展电商技能人才培训,目前已开办电商主题培训班6期,以“授课+实训”的形式,累计培训300余人次。同时,通过电商协会对第一埒村200多家电商企业和个体整合资源统一谋划,聚力打造一埒电商孵化基地和一埒电商一条街,描绘电商产业“一点一带”发展图景,以第一埒村电商品牌影响力辐射带动全区乃至全市的电商产业发展。
二、加快城乡建设,提升县城承载能力
一是提升城乡承载能力。用好今年6亿元债券资金,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等16个项目动工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固废处理环境园正式运营,二期工程积极筹建。中洲麻演工业聚集区污水收集工程完工。二是公共服务优化提升。江城第一中学一期交付使用,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已启用,居家服务中心、长者饭堂等一批养老服务设施布点各镇街。三是提升城镇化建设文化内涵。加快中国关山月国画村建设步伐,举办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等传统民俗活动,建好西濑、河堤“一江两岸”风情景区,打造“古韵江城”“文化江城”。四是开展全区范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绿美江城。建设乡村古树森林公园和城郊休闲公园,做好“发展油茶产业经济”示范点规模扩大和森林镇村建设工作,突显我区绿色优势。
三、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扩大我区发展空间
(一)强化政策体系建设。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营商环境年的工作部署,按照《阳江市营商环境年总体方案》要求,制定了了《阳江市江城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江城区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等政策文件,营商环境年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二)提升政务服务功能。持续优化“一件事”主题服务流程,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更好落地。梳理认领“一件事”主题服务3项,已在政务服务网发布一件事主体服务137项,其中“扶残助困”一件事主题服务累计办理业务30件。依托市“一网通办2.0”为基础支撑,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其中37条事项可在基层办理。推广“免证办”服务。2024年上半年我区累计调用电子证照650次,签发证照186个。推进水电气网络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为企业群众获得基础公共服务提供便利渠道。推动实施数字政府“融湾工程,与珠海高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签订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协议,梳理了34项针对企业、群众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通过多种渠道实现跨市通办,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推广“i阳光政策通”平台。i阳江政策通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政务AI技术梳理行程企业标签体系、千企千面“企业画像”,实惠企业政策精准推送、阅后即办。
(三)优化企业服务措施。一是聚力知识产权质押,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全面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组织产业园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培训暨对接活动,2024上半年全区达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向金额逾3亿元,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助力企业发展。二是做精做细,办税缴费添便利。在实现390项依申请事项“同城通办”的基础上,由税费专门服务机构承接426项集约管理事项和47项前移管理事项,构建“征纳交互”一口进出服务新模式。依托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等渠道,为纳税人缴费人的“征纳交互”事项提供线上受理渠道并嵌入“办问协同”服务,形成集约高效税费服务体系,实现233项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办,线上依申请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由2天压缩至10分钟以内。三是着力推动“拿地即动工”。我区首批“拿地即动工”的精密设备智造项目阳江市江城区创景工业有限公司成功竞拍得银岭B3.2-1-4地块,并启动项目动工建设;智能光电生产项目广东纳丽德移动照明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拍得银岭A7.6-1地块顺利落地。推动第二批“拿地即动工”项目广东臻达工贸有限公司昭臻烧烤炉及配件生产项目顺利摘地进入动工阶段,广东铭泽脚轮工业有限公司智能脚轮制造两个项目顺利摘地启动建设前期工作。第三批广东迎科照明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光电产业项目作为拿地即动工的项目已提交预用地申请,进入“拿地即动工”审批流程。
四、推进绿美江城,弘扬生态文明
农村人居环境是检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示剂”,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之举。我区深入实施绿美江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全力打造“林城相依、人林相融”的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目前在城东街道随垌村委会大垌山新造油茶林500亩;全区完成新造林地抚育1156亩。今年以来,我区印发了《阳江市江城区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用推进绿美江城生态建设暨乡村绿化工作的行动方案》,全面强化党建对绿美江城生态建设暨乡村绿化工作的引领,形成“党建引领、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进乡村美化、绿化工作取得成效。全区开展“绿美江城、宜居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凝聚全区之力,加快补齐环境建设短板,推动全区城乡“干净、整洁、文明、有序”,打赢“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翻身仗。一是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突破口,全面开展“三大革命”,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力实现“危破旧”农房存量清零。二是加快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以圩镇“六乱”整治为重点,加大巡查执法力度,持续提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水平,着力增强圩镇综合服务功能。三是以党建引领绿美江城建设,发动全民参与乡村绿化,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四旁”“五边”,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见缝插绿。四是以宣传为抓手,结合江城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512”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万人大行动”“百日攻坚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掀起新一轮人居环境大整治热潮。
阳江市江城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2024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