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黄佑德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江城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我区坚持“产业立区”不动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五金刀剪、绿色食品、智能家电、激光增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和轻工纺织等“3+5+1”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装备制造产业是江城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势头向好。引进了英格电气、万洋众创城装备制造基地、威特动力等骨干企业。其中,英格电气2022年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五金刀剪业是江城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是中国五金制品出口基地、中国刀剪产业基地、中国餐厨用品出口基地,产品种类约2000种。引进了张小泉智能制造、海联五金、安佳乐厨业等骨干企业。江城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海产品深加工业非常繁荣,打造了阳帆豆豉、白沙鹅等一批“漠阳味道•寻味江城”品牌。引进了景田纯净水、酷鼠精酿啤酒、海壹生物等骨干企业。
依托五金刀剪产业优势,2023年谋划打造了智能家电特色园,重点引进智能家电项目以及上下游配套产业链等企业。目前引进了钢曜科技高端烤炉、百创源科技、天骄家庭用品制造等骨干企业。抢抓“双碳”战略,着力布局新型储能产业,壮大绿色经济。引进了康恒环保(固废园)、科成环境科技、晶科科技等骨干企业。引进了百科制药、百康药业等一批中药制剂产业链项目。现引进了铭钰激光、聚成科技、融合激光等一批在建骨干企业。新签约华帮电子线路板、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等一批项目。
江城是全国知名的服装生产基地,拥有“乔士”等知名品牌,国内生产的10条西裤当中就有1条产自阳江江城,同时正加快打造粤西服装生产基地。引进了金彭制衣、卡米斯纺织、金奴服装等骨干企业。
二、科技创新不断加快
加强科技研发机构建设,开展高新企业预申报摸底调查,积极动员企业申报高企。目前九万里建设、安佳源、天戟实业等14家企业已向省科技厅提交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张小泉、百创源、天骄等3家企业已提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资料(待认定);钢曜科技、天戟实业、张小泉等3家企业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年入库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任务26家,通过筛选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在政策、项目、服务上进行指导服务,目前已成功入库3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任务的126%。加强人才服务,推动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支持企业积极开展科研创新。超额完成企业招聘科研助理岗位应届毕业生工作,协助做好全区17家企业人才驿站工作,选派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14名,促成人才对接合作,英格(阳江)电气、威特动力等2家公司科研项目获得省级科技立项支持。张小泉智能制造的“阳江市五金刀剪智能制造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威特动力的“阳江市五金刀剪智能装备制造重点实验室”、天骄家庭用品的“阳江市天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3个项目获市级科技立项支持。
三、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
一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相关单位及各镇(街) 、园区、铁塔公司、运营商全力推进5G基站建设。今年市下达我区5G基站建设任务(第一批)75座。至6月止,已建成5G基站 38座,完成率50.67%。积极推进规模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2024年市下达我区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15家任务, 目前已有史特牢、安佳源、奥得宝。维龙剪刀等8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完成任务目标的53.33%。二是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上半年新增三威科技、广东恒佳建材、华润燃气、金恒达化妆工具、得貹五金、泰华食品、顺和工业、旺渔生物等8家企业技改项目备案,备案计划总投资9123万元,2024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三是推广清洁生产,促进绿色节能。指导史特牢、张小泉智能制造、金恒达化妆工具等3家公司开展自愿式清洁生产评审前期准备,协调银岭园区创建2024年省级节水园区。
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我区出台《区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和《柔性引才全程服务机制》,对乡村振兴人才在项目支持、评先选优、推荐“两优一先”和解决拔尖人才子女入学等生产生活问题上给予政策倾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以项目为突破口,加强对企业进行科技项目研发的政策指导。通过引导企业申报和实施自主研发项目、重点新产品项目,积极争取省、市科技资金支持,形成企业科技成果,不断夯实人才创新基础,不断挖掘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区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相关企业成功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项目10多项,共获得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扶持资金570万元;四是激发人才活力,促进科技队伍建设。组织动员安佳乐、安家医健、威特动力、渔乡子水产、广东阳帆、广东顺和、巾帼菜篮子、阳江市张小泉、英格(阳江)电气、阳江鸿丰、阳江市天骄公司等11家企业成功申报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为江城区制造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持续深化“一件事”主题式服务,梳理更多我区的主题场景,进一步简化申请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实现跨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联办“一件事”落地。目前我区“一件事”主题服务共认领事项137条,其中“扶残助困”一件事主题服务累计办理业务30件。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审批”。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全过程管理,规范相关审批服务事项。严格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发起、审批、结束等历程管理。不得通过先线下审查再线上补录、预审查等方式规避特殊程序监管,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审批服务事项特殊程序“不接触”“零跑腿”。今年上半年工程建设系统受理业务113件。大力推广“阳光通”智能办照系统,支持营业执照“网上办”“掌上办”。个体工商户可通过阳江市“阳光通”智能办照系统办理登记注册业务,实现“零见面”“无纸化”、营业执照“智能审批”“秒批秒取”,推动企业登记等业务“零跑腿”。今年1至8月通过阳江市“阳光通”商事主体智能办照系统办理业务数量5440件。
阳江市江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