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文:
您提出的关于中心洲排涝河水污染治理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2023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扎实做好江城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走深走实。
一、基本情况
(一)压实责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立了江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工作专班,聚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工作,每月调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截至目前,我区616条自然村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10条,治理率为66.56%。一是印发了《江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精准把握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问题,明确各镇街分年度新建及治理任务,确定一村一策治理模式及提升改造工程量,科学开展建设、提升改造及运维资金估算,全方位支撑我区“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攻坚治理工作。二是以《江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和《江城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方案(试行)》为指引,开展 “一村一策”治理工作,建立健全运维管理机制,在涉农资金中统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管护资金,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探索将部分能有充足自然消纳条件的设施改为资源化利用模式,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三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突出短板,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统筹落实管护资金,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到位。四是通过谋划项目入库,争取省级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支持,利用涉农资金、政府专项债资金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推进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
(二)攻坚克难,全力开展海水养殖尾水污染防治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区委、区政府、镇(街)、村委会、养殖业主四级联动责任体系,由区农业村局牵头,生态环境局江城分局、相关镇(街道)及村委会根据各自职能协同监督管理。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治理氛围。一是不定期到各镇(街道)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及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宣传工作,已发放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及推广实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宣传资料约3500份,张贴《广东省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推荐模式(第一版)工艺示意图》约30份,安放《广东省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推荐模式(第一版)工艺示意图》宣传牌20个。二是组织水产养殖户参加水产健康养殖培训会,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
3.制定治理规划,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制定了《阳江市江城区海水养殖尾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阳江市江城区近岸海水养殖尾水治理规划》,明确了近岸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标准、治理方法、监管要求等。二是多次到各镇(街道)进行水产养殖检查工作,对未经处理直排放海(河)出水口的近岸海水养殖户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其按要求做好整改。我区需处理的近岸海水养殖尾水达7883亩,目前全区近岸海水养殖尾水处理已达7568亩,尾水处理率96%。
4.积极筹集资金,争取政策支持。2022年将近岸海域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建设项目申请项目入库,申请涉农资金1000万元。申请地方债券建设尾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同相关专业机构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三)强化措施,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1.加强绿色防控,落实统防统治。一是绿色生态控害。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使用黄板性诱捕,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控。如阳江市智慧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阳江市乔丰农业有限公司做得比较好。二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经营禁限制农药的严格把关,实名登记购买。三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培育扶持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如我区已有江城区盛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可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2.加大农药废弃物包装回收力度。我区大力实施农药减量控害,要求各农药经营单位依照《农药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农药废弃物回收工作,2021年至2023年期间,我区农药废弃物共产生11.16吨,回入农药废弃物包装共7.32吨(其中优农帮公司回收3.68吨、广东世发科技有限公司回收1.5吨),2021年-2023年回收率达到65.6%,回收效果显著,取得了阶段成效。
3.以绿色防控示范区为引领,强化示范效应。一是建设水稻农药减量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等,并通过加强病虫调查,掌握适期防治时间,取得较好收成,从而带动周边地区,进行水稻绿色防控措施。二是建设玉米农药减量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全程采取无人机喷施农药,采用杀虫灯、性诱捕器防治病虫灾害,并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防控。三是建设香蕉农药减量绿色防控示范区。该示范区以预防为主,加强病虫灾害预警与监测,实行综合防治。通过使用粘虫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技术诱杀害虫;通过田间释放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敌防治措施;通过使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枯草芽胞杆菌ct等,取得较好成效,从而带动全区香蕉生产采用绿色防控措施。
4.加快江城区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2023年我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共1个,项目总面积0.25万亩,总投资750万元。该项目已于10月中旬开工建设,争取今年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设。
(四)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河道治理工作
一是深刻认识落实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意义,扎实做好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加强河道及周边生态环境整治,及时打捞水面漂浮物,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齐头并进。二是以清理整治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一线调研、科学实施政策,强化上下级部门协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持续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切实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三是强化水环境执法监管,重点加强工业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厂等的巡查和突击检查,依法从严从重查处和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确保我区流域水质达标。四是常态化开展河长制巡河,扎实做好垃圾清理、河道清淤等工作,建立各级河长巡河台账,对照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整改。2023年1月至10月,全区共完成“清漂”河流长度423.66千米、水域面积3.01平方千米,清理河岸堆放物、漂浮物约12341.86吨,累计投入资金679.61万元。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及时更新河段长公示牌,标明河段长职责、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及广大居民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坚决遏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实现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
二、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协同治理。加强与市直部门和兄弟县(市、区)的沟通协调,有针对性地强化畜禽养殖、农业种植面源的管控,减轻一级支流污染源对江城断面的水环境冲击;完善建成区溢流等病害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管率。
(二)进一步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开展 “一村一策”治理工作,建立健全运维管理机制,在涉农资金中统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管护资金,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三)进一步增强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紧迫感。充分认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短板和漏洞,采取坚决有效措施,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辖区畜禽养殖全覆盖排查,督促镇街强化畜禽养殖禁养区巡查管控,坚决杜绝畜禽养殖禁养区反弹复养情况。
(四)进一步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做好水产养殖治理。加强和相关部门、相关技术单位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项目支持,开展健康生态养殖及尾水治理技术攻关。做好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工作,广泛搜集反馈意见,对技术模式进行合理优化,加快总结、推广一批养殖户可接受、低成本、成熟适用的健康生态养殖及尾水治理技术模式。
(五)进一步加大执法巡查监管力度。加强渔业部门、税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联动,加大对水环境污染方面的执法力度。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处理因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六)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持续做好生态环境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的“五进”宣传活动,积极发挥主流媒体宣传引领作用,拓展环境宣教阵地,普及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群众、企业积极参与水污染防治,坚决抵制和举报各种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江城争作贡献。
阳江市生态环境局江城分局
2023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