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指挥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农村两委干部直接接触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是组织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
近年来,全区广大农村两委干部扎根基层,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区农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与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仍存在各种问题,需各级组织积极探索,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两委干部队伍肩负着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经受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纵深推进的严峻考验,承受着市场经济矛盾高发期和凸显期带来的巨大压力。在这些新的挑战面前,我区农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不太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村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加快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不适应。2017年换届后,全区农村两委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虽然比过去有所提高,但与加快科学发展的新形势需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与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任务不相适应。当前的经济建设,要求村干部懂政策、懂管理、懂科技,具有较强的带领发展能力,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基层骨干力量,并通过其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但有些基层干部能力不强,引导不力,服务不够,不善于动脑筋、想点子、找信息、跑路子,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带领农民致富的办法不多。二是与乡村治理结构的新变化不相适应。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对自身地位和政治功能进行很好定位,依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路径依赖”,不能根据变化的客观实际,突破思维定势,积极担当起乡村和谐治理的领路人。三是与农村改革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一些村干部被群众称为“三不如”,即:讲政策不如上访户、讲技术不如专业户、讲收入不如个体户。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不善于用民主、法制、市场的办法开展工作。
2、村级现有工作基础的薄弱性制约了村干部作用发挥。一是集体经济薄弱。大多数镇(街道)的村集体经济相对比较薄弱,一些村干部想为群众办实事,但村集体却没有这个条件,做群众工作困难比较多,村干部处于“行政命令不行,思想工作不灵,物质刺激没钱,法制管理没权”的尴尬境地,大多数村干部凭威信、靠感情来推动工作,难度大,办法少,工作比较被动。二是村干部待遇较低。近年来,村干部工作已逐步趋向“专职化”,工资待遇虽纳入区级财政支付,经过了几次调整,但目前工资补贴标准相对来说仍然较低,与不断增长的农民人均收入和社会消费水平不相适应。三是公共服务难满足。现有的物质条件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削弱了村干部对村民的管理能力,导致农村存在“有田有粮不找你,外出赚钱不理你,出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现象。
3、农村有关政策措施不完善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一是村干部选拔措施不完善。部分镇(街道)党(工)委及村党组织受“资历、经历、势力”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没有真正把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业骨干、致富能手、外出经商者等人才资源纳入视野,出现村干部“无优可选”的现象。二是村干部待遇保障措施不完善。尽管我们解决了离退职定补和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但门槛高,保额低,投入少。三是村干部培育措施不完善。对农村干部的针对性专题教育少,以会代训多;形式多样的学习少,读报、读文件的多。这种培训教育活动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农村干部普遍认为效果不明显。
二、对策与建议
(一)选优配强班子,提升治理水平。一是完善选举办法,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镇(街道)党(工)委要严格把好换届选举关,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和“两推一荐”办法,避免农村两委干部滥竽充数现象的发生。二是拓宽选拔渠道,着力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打破区域、身份等条件的限制,不拘一格推荐选拔人才,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同志选拔到农村两委主职干部岗位上来。三是加强教育培训,让农村两委干部“如鱼得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结对子”等方式,大力开展教育培养,着力提升农村两委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二)承诺问责联动,强化担当意识。一是树典型,重引导。加强优秀农村两委干部的示范引导,重点发现和挖掘身边“重实干、勤为民、敢担当”的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以点带面,助推农村两委干部担当意识的提升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二是抓承诺,明责任。实行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公开承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严问责,保实效。实行承诺与问责联动,做到“问责”有深度、“追责”有力度,不断增强农村两委干部为民服务的担当意识。
(三)规范创新相济,畅通进出渠道。一是严格执行“三合适”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确保农村两委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形成说合适话、用合适方式、做合适事的良好氛围。二是探索实行农村两委干部任期制。根据干部最佳年龄、最佳成熟期与所任职务相对等的原则,限定其任职最高年龄和最高年限,打破农村两委干部“终身制”“铁交椅”模式,优化村级班子结构。三是建立健全考评晋升制度。制订农村两委干部考核办法,强化过程性考核,畅通优秀村支书村主任“上行”渠道,让他们有盼头、有干头、有劲头。
(四)激励监管并举,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强化经济激励。落实在职农村两委干部报酬同步增长机制,优化报酬结构,激发农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强化政治激励。进一步完善从优秀农村两委干部中选任(招录)镇街(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的制度。三是加强组织关爱。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提醒农村两委干部注意思想作风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尽力解决村居干部工作生活中的诉求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