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及建议: 在社会民生日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在我们身边依然有部分家庭因病、因祸致贫、返贫,在这部分家庭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贫困母亲。据不完全统计,我们通过各镇街妇联组织入户调查统计,全区共有妇女(16岁至50周岁)总人数100963人,其中单亲贫困母亲420人,占全区妇女总人数0.4%。调查显示,她们以初中文化居多,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种养业,占总人数70%,从事工业的占20%,从事营销业的占10%。 一、生存现状 (一)经济压力大,收入低或无收入。她们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家有病人外有债务,本人无收入或收入微薄,严峻的现实让她们的生活难以为继,她们在物质上、心理上、精神上都遭受着巨大压力。 (二)劳动强度高。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生病的老人,劳动强度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一些妇女本身还患有疾病。一些边远山区小学合并到几公里外的学校上课,又加重了妇女的劳动量,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接送小学的孩子。所以她们往往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 (三)幸福指数低,缺乏安全感。她们少量的收入主要用于吃饭、穿衣和子女的教育上,精神生活单一,再加上不完整的家庭本身对她们的压力,她们无力甚至是无心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四)弃家出走多,留守难度大。单亲母亲生活压力大,得到关心少,得到帮助少,抚育、教育、培养子女是他们面临的紧迫问题。对于部分脆弱的女性,不得不忍痛割舍亲情,抛弃孩子,离家出走,重新获得一份正常生活,造成单亲儿童母爱缺失,教育缺失,亲情缺失。 (五)子女成才少,社会隐患多。单亲家庭中的子女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少孩子内向、自卑,还有一些单亲母亲迫于现实改嫁,留下的子女,缺少家庭温暖,缺少母爱,缺少管教,走上抢劫、盗窃等犯罪犯罪道路,给社会带来隐患。 二、对策和建议 1.建立社会救助长效机制。一是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二是对特殊困难家庭的患重病妇女要给予关爱、援助,列入政府救助。 2.建立就业帮扶机制,重点解决单亲贫困母亲生存和发展问题。单亲贫困母亲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低、技能缺乏的特点,应为单亲贫困母亲就业问题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让单亲贫困母亲有再就业的机会。 3.各镇街妇联整合资源,想尽办法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关注她们的再婚要求,帮助她们重新建立美满婚姻生活。另方面为单亲贫困母亲解决实际困难。如重大疾病、子女考入大学或其他原因需要救助的单亲贫困母亲,给予必要的经济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