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及建议: 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俗称“心肺复苏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在不依赖任何设备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4~6分钟黄金抢救时间内实施支持循环和呼吸,维持患者脑、心及其他组织供氧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技术。 11月2日晚,市区灯光球场篮球比赛期间一男球员疑似运动性猝死。如果当时在场有施救者懂得心肺复苏术,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通知医疗急救部门,尽快使用AED进行心脏电击除颤的话,往往能挽救其宝贵的生命。可惜的是,当晚现场中没有人懂得心肺复苏术,等到医疗急救人员来到时,为时已晚。这凸显了我市目前对心肺复苏术培训的缺乏,掌握心肺复苏术的人少,心肺复苏术没有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挽救生命。 如果能在我区初中阶段,设置心肺复苏术培训课程,让广大初中生逐步掌握简单的现场急救技术,就能在将来的意外现场及时开展自救互救,为受伤人员在专业医护人员到来之前争取到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最大可能的挽救宝贵的生命。 为了预防发生运动意外,避免运动意外发生造成的悲剧,提高初中生的运动保护意识和急救技能,我提出以下建议: 1、组织培训进校园。学校应与卫生部门积极协商,依托校园,由学校提供培训场地,由卫生部门派出专业医护人员到校园对初中生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 2、提高初中生的急救意识,将心肺复苏术培训纳入体育课考核范围,由体育课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演习、考核。 3、我区中学的老师,特别是体育老师,均应学习掌握急救技能并逐步通过考核取得急救员证。 4、红十字会应开展推广急救员证考核发证活动,为有志成为急救志愿者的学生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和考试机会。 5、配备急救设备。在学校体育馆、运动场的适当位置,应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急救设备和药品,安贴醒目标志并明确标注设备使用说明。 6、通过向初中生家长发放心肺复苏术的学习资料、视频等方式,把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向家庭深入,使更多的家长能认识、了解、掌握这些急救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