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及建议:
一、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家庭原因。独生子女现状,父母溺爱的同时,期望值过高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挫折、嫉妒心理等。
7、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二、针对这些中学生心理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除政党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外,应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考核中。
2、建议各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如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学生或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
3、建议政府适当拨发给学校一些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建设。
4、建议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师,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