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及建议:
一、中央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水平,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农业示范区的内容
农业示范区建设内容:示范区建设以“高效、生态”为主攻方向,以“一强三化”为抓手,即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生态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着力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中国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内容
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也总称为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1993年山东省在总结潍坊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时,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在农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引导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国际上,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高德博格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首先提出的,通常是指从农资供应如种子、肥料和农机等,到农产品、食品加工和食品供应等一系列农业生产者、食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协会(社会团体)所组成的一个农产品产业链
四、 阳江地区农业及其产业化大体概况
全年农业总产值128亿,粮食总产量76万吨,蔬菜总产量88.3万吨;
乡镇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204亿,农业人口占阳江市人口70%,阳江的“三农”问题应该是阳江社会和经济结构的主流、支柱和核心;农业生产条件比以往有所改善,阳江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等的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特点:第一、二、三产业并重,其实。农业在阳江的整个GDP中占的比例非常大,如果要加快阳江农业和农村产业化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这是重要途径。
五、 阳江地区农业产业化方面目前的状况
阳江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末,经过近10多年的摸索,涉及的行业从种植业到林业、水产业无所不在。阳江在建立地级市之前的经济结构是传统的种植业、渔业、手工业(轻工业)为主,由于农业人口占阳江总人口的70%,所以,农业的发展和增收就更加重要;据统计,阳江市在2006年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148个,从业人员12531人,固定资产54427万元,销售收入132642万元,建立起生产基地面积达9.68万亩,带动农户20.7万户其中农业龙头企业4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带动农户15.1万户,;模式是通过培育和带动农业支柱企业,来推动和拉动向相关产业发展。
阳江市是农业市,有许多农还村比较落后,农民收入低,并且思想也比较落后,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实行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农业产业化的新鲜事物,这对阳江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存在严重的影响和阻碍。
六、阻碍推动阳江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1、培训宣传机制的建立和执行。阳江市大部分的农村农民文化水平低、接触新生事物少,不懂国家政策,还保留在封建思想的阶层上看待一些事情,并且有抵触情绪。需要教育、培训和引导
2、发展模式的创新。农业、农业种植业,其创新模式有待加强和变革。
3、管理体制创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管理体制有待加强。
4、金融支持和资本运营整合体系有待完善和加强。
5、农业综合资源利用与保护机制有待完善。
6、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区一级的落地支持。
七、阳江地区农业产业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种植单一,成本高、附加值低、产品利润少,甚至亏损
2、缺少高附加值的产品品种、没有农业技术科学指导
3、家庭经营规模小,成员文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实施难度大
4、行政管理体制不协调,产业链被人为分割,优良政策没法对接
5、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市场竞争力
6、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农业企业融资比较困难
7、十分缺少农业龙头企业,无法全面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8、农产品加工奇少,产品流通缓慢
9、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八、如何解决和改善农业产业化方面问题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必然产物,阳江市农业产业的发展今后的总体思路:应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国家对农业扶持政策落地为准则,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农业技术创新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实施步伐,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则和综合效益,把阳江的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落到实处。
几方面的建议:
1、龙头支柱农业企业的发展和提倡
阳江市除了有10多家生物化工、水产养殖等方面的省级龙头企业外,农业省级龙头企业非常少,只有1-2家;而其他地区,比如 珠三角地区有些县一级的省级龙头企业就有10-20家之多,地级市里的省级龙头企业就有60家之多,
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周边的农户,走向世界市场,同时,可以解决农户后顾之忧。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并及时、主动传达国家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各种政策支持文件和精神,使国家农业惠农政策能够有效、快速得到落实。
打破门户和区域的限制,应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在支持发展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和扶持民营企业,在坚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中,允许更加灵活的、多变的经营模式,政府营造良好的气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加强政府部门的有效协调,坚决形成合力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强化舆论宣传。
3、政府或政府委托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培训课堂,定期或不定期按以村为单位组织农业科学技术讲坐、国家农业政策的介绍、外面农业世界的宣传,有必要还可以进行文化课的教育。使农户能够及时以各种合作方式达成共识。
4、利用阳江的有山有水的自然优势,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农业科技园、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建设农业全产业链。强化品牌推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注重挖掘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上的应用
6、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制定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职业农民培育,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鼓励家庭农场通过工商登记注册成为法人
7、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标准化生产推广力度,鼓励开展“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认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农产品放心基地。
8、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村合作体系建设,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培育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经营性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9、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设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资金,调整和突出财政支农支出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提高财政支农投入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创新农业金融产品,优化农业金融服务,积极开展土地经营权、集体经济股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住房的抵质押贷款
10、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加农产品、水产养殖产品、农机具等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范围,构建多层次农险产品体系。鼓励发展渔业互助保险。
九、阳江市农业发展的乐观和前景
我总公司广东雨露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型民营股份企业,是广东省级农业扶贫龙头企业
目前有六个种植板块:甜金针、花生油、葡萄园、芦荟、马铃薯、蜂蜜。特色产品:甜金针、金针养生茶、金针含片、水果葡萄、芦荟生产经营模式:以“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依托, 结合自主公司发展平台,充分利用:传统营销、跨界营销、 电子商务、微商-等。 根据阳江地区的地理优势和对阳江市农业多方面的深入调查,看到阳江市农业发展的前景,总公司于2016年2月在阳江注册成立了阳江市金穗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广东雨露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计划把我们公司10多年的农业经验和模式带动阳江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现在已在华溪村和村民合作种植100多亩高产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以此带动7000-10000亩马铃薯种植。在阳江,我们还建立了农户培训基地,计划2-3年内在阳江打造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目前,阳江地区农业方面应该是个等待开发的处女地,可利用的土地开发相对广东其他地方有优势,同时,政府的大力支持、村镇各方面的配合、;如果有非常专业的、有实力、有诚信的龙头企业进入阳江,未来阳江农业必然是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