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大力实施“九大提升行动”,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有序的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经济工作总结
(一)坚持第一要务,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70.42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5亿元,同比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5亿元,同比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18亿元,同比下降5.9%;固定资产投资29.69亿元,同比下降1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2亿元,同比增长4.5%。
(二)坚持实体经济,工业增长势头较好。扎实开展工业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工业生产稳定运行。1-6月份,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62.36亿元,同比增长4.7%;规上工业增加值11.55亿元,同比增长3.9%;工业用电量平稳增长8.0%。规上工业企业分布的23个行业,有14个行业产值保持正增长。引导39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8000万元,同比增长48%。建立“小升规”入库培育企业30家,现已升规纳统2家。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年”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办事效率不断提升,上半年实现新登记经营主体9560户。激活发展新动能,实现“个转企”59户,同比上升73.53%。
(三)坚持发展动能,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统筹推进55个重点项目建设,新动工项目13个、新投产项目8个,完成投资22.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3.9%。加大力度推进平台载体建设,投入1亿多元完善园区道路、供水、污水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挂牌出让土地4宗、划拨用地1宗面积共22.6万平方米,有力保障滨海旅游公路和园区项目用地需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外出参加招商推进会3场,拜访考察企业16批次,上半年新引进项目33个,投资总额117.36亿元,已落地项目12个、到位资金约3亿元。4个项目实行“拿地即动工”。突出有效投资拉动,用好用足债券资金,17个债券项目已动工建设。项目要素保障有力,全力推动重点市政交通项目征地拆迁,完成金城路拆迁工作,新增完成征地45.69亩,拆迁房屋6间。收储土地3宗共45.7亩,闲置土地处置33宗面积2225亩。
(四)坚持内外需求,外贸消费持续提振。深入推进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大力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全力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家电行业拉动消费近2千万元。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额39.01亿元,同比下降14%,限额以下零售额43.17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下转上”企业14家。常态化抓好进出口企业调度服务,发动企业加大跨境电商销售,分类施策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环节堵点。预计上半年,全区累计进出口总额26.73亿元,同比增长1.44%。1-5月份,全区合同利用外资37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万美元。
(五)坚持头号工程,城乡融合扎实推进。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5683.67亩。垦造水田585亩,计划动工1097亩。恢复耕地面积1236亩。1万亩高标准农田已动工建设。扎实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申报省级标杆合作社2家和示范家庭农场3家。近海水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动工建设项目3个。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选树培育典型村10条。“罗琴雅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70%;白沙街道段沿线自然村基层设施建设完成65%。5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按时序扎实推进。加快完善城乡路网建设,5.7公里的农村公路“单改双”已完成动工前系列相关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环保园环境整治。2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比例100%。固废处理环境园二期工程正在筹建阶段。绿美生态建设深入推进,营造红树林370.5亩,种植油茶造林苗木500亩,沿海防护林带林分优化400亩。
(六)坚持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进十件民生实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兜牢民生底线。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41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95人,“三项工程”培训人员2277人。发放就业创业补贴71.9万元。不断补齐卫生短板,区人民医院新院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达成托管合作,正式进行运营,对外开展门诊医疗服务。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办学。江城第一中学(二期)等一批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工作按时序推进。加快文化江城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全面推进开展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阳江学宫大成殿(第一期)维修工程已竣工。太傅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完成申报。全区道路交通、安全生产、防灾防汛、食品药品、水上和金融等重点领域形势稳定,未发生系统性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虽然各项中心工作稳步扎实推进,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一是经济规模偏小。工业占比偏小,工业产业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缺少重大项目和产业龙头,拉动经济增长不足。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减缓,固投支撑不足。其下滑状态蔓延至产业链上下游,建材行业受影响较大。招大引强力度不够,缺乏大项目带动支撑,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市场消费恢复乏力。消费者对就业、收入及消费意愿的信心不足,房屋、汽车、百货等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直接影响全区经济增长。四是进出口回升拉动力不足。出口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加之受世界经济下行以及东南亚地区抢单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外贸订单不足。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保”支出压力大,有限的财力面临着“三保”外的刚性支出压力,项目资金投入不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扭住个别经济指标下降趋势,争时间、抢进度、拼经济、促发展,凝心聚力打好第三季度经济攻坚战,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重点是抓好如下七方面工作:
(一)全力抓好经济指标调度。深入分析研判影响GDP的39项基础指标数据变化,紧紧抓住时间节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努力推动各项经济指标平稳运行。
(二)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狠抓项目落地,加强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全力推动新动工的铭泽智能脚轮制造、德创金属等13个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已动工的纳丽德照明、天业(阳江)冷链等11个重点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力促海之洋、皓景等项目三季度投产。
(三)全力加快工业提速增效。锚定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密切走访服务全区132家重点工业企业和39家规下样本企业,及时跟踪了解企业订单、产销情况,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持续优化项目审批、建设、验收等全流程服务,对重点工业项目实现清单化管理,做好工业项目落地服务保障。督促创优工贸、晶步科技等3家企业三季度上规纳统,全年完成“小升规”15家。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三威汽配、德胜五金、钢曜科技等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
(四)全力推动招商项目落地。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加强与珠海对口帮扶交流合作,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联合招商、乡贤招商、以商引商,打好招商组合拳,力促新引进的中山迎科智能光电产业项目、灿烨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项目等尽快落地建设,密切跟进在谈的江苏炬能储能板块生产等一批项目,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到位率和落地率。做深做透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抓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项目谋划储备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盘子”。
(五)全力促消费稳外贸。着力推进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引导汽车、家电、家装等企业加大促消费力度,全力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特别是加强对全区48家限下样本企业跟踪服务,挖掘增长潜力。加快外资项目落地建设,指导做好大宗商品进出口数据纳统工作,争取外贸扶持专项资金支持。
(六)全力实施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按照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现场推进会的工作要求,加力提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六个聚焦”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美丽圩镇(街)项目招标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罗琴雅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动28条自然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力促新动工的3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建设。推动近海水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启动江城渔港升级改造建设招标工作。加大土地征收储备,完成金城路、江台路、中洲大道南延线、滨海旅游公路(雅山路段)的征地拆迁工作。严厉打击“两违”占地行为,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完成粮食生产年度任务。
(七)全力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一是持续发力稳住就业。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落实“稳就业16条”,抓好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以上。二是挖掘财税增收潜力。开源节流,抓好财税收入组织工作,大力盘活资源资产,挖掘非税收入增长点,从严从紧做好财政支出管理,兜牢“三保”底线。加快土地招拍挂,第三季度完成出让土地8宗80亩。三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办好市、区十件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四是持续推进绿美江城生态建设。从严抓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检查反馈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启动江城区固废处理环境园二期项目建设,推进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式光伏资源开发项目实施建设。五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实抓细安全生产、防汛防风、平安稳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