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江城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效推动了市场监管工作的有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
1.加强集中学习。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迅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狠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领导干部带头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培训热潮,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凝聚投身法治建设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坚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总书记关于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总书记对广东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迅速掀起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热潮。
3.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报告,亲自过问研究法治工作,直接参与有重大影响的涉法信访、行政争议案件的处理。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改革中的难题,勤于调查研究,勇于改革创新,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不断提高我区法治建设水平。
4.持续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扎实开展法律法规进企业、进商场超市、进市场、进社区、进学校等宣传宣讲,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增强人民群众守法意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重点抓好抓实,将其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及下一阶段市场监管系统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全民普法紧密结合起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深根植于群众心中。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印发了《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城分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021版)》、《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城分局2021年度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城分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加强我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结合区领导分工变动和个别单位领导工作变动实际,及时对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及成员单位作出调整。依托省级平台建立健全“一单两库”,抽查对象名录库纳入73754户,执法人员名录库纳入92人,已入库的具有执法资质的人员占全部具有执法资质人员100%,并根据执法检查人员进行动态维护管理。通过省级平台公开公平随机抽取对象及随机匹配执法检查人员,根据我区市场主体的经营方式,以实地检查方式为主,对被抽查市场主体检查并进行记录系统归档保存。对抽查发现的违法失信行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将检查结果归集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2021年以来,开展双随机抽查任务43次,共检查企业数576户。
2.打击行业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进一步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着眼于建立公平有序、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和重点人群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检查。一是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召开江城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部门间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成员会议,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二是聚焦“四个”重点,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国家和省、市的部署,开展2021年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聚焦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医药购销和医疗美容等重点领域,集贸市场、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节假日、“双11”“6.18”等网络集中促销重点时段,涉及特殊学习生活需求的儿童、学生及老人等重点人群,深挖线索,广拓案源、严厉打击刷单炒信、仿冒混淆、虚假宣传、违规促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及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检查,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不断优化我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守牢民生安全底线。2021年以来,我局持续加大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督查处力度,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一是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专项整治。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专项治理力度,不断开展酒类生产单位、食用油加工小作坊、肉制品、“湿粉统一查”、固体饮料和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等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生产主体 95家次,责令整改 45家。二是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严厉打击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违法生产经营、违法宣传营销、欺诈误导消费等行为,共检查保健食品经营单位2797家次,举办科普宣传活动4场次,发出责令整改书1份,立案1宗。三是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打造安全健康的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共检查学校食堂246家次、学校周边餐饮单位170家、食品销售户142户次,责令整改32家。四是开展“湿粉统一查”专项行动。督促湿粉类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防范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共检查生产企业、小作坊、经营户、餐饮店、学校食堂等主体929家,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5份。五是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制售专项整治。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共检查农村地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32户次。六是开展“瘦肉精”专项治理行动。打击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非法添加“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共监测养殖场636家次,样品1837份次;监测定点屠宰场43场次,样品731份,结果全部呈阴性。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瘦肉精”事件后,我局立即组织开展瘦肉精专项检查行动,共检查农贸市场101家次,排查超市16家次,未发现来自河北青县瘦肉精涉事羊肉产品。七是开展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区食安委印发《2021年江城区落实食品抽检工作实施方案》和《2021年江城区10家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方案》,开展快检36658批次,不合格573批次,合格率98.44%,筛查发现并销毁424.45公斤不合格农产品。八是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办力度。今年来,局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超过1万家次,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54宗。九是不断完善投诉举报和监督渠道,将食品安全信息纳入“信用阳江”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2021年以来,共接到食品相关投诉举报890宗,均已按时处理完毕并反馈。
4.强化药品监管,保障用药安全。一是以疫情防控为关键点、着力点,继续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严格按照省、市、区疫情防控最新的要求和规定,督促药店认真落实购买退热类等药品人员信息登记报告制度,严格落实进店戴口罩、测体温、扫码等防控措施,核对购药人员身份证和电话号码,做到如实登记上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全区所有药店均已登记注册上线,截至目前,登记上报的购药信息176775条。制定《2021年江城区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监督检查计划》,严格落实网格化监管责任,加强对药店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未实行实名登记,提供虚假信息或存在瞒报、迟报、漏报等情况的零售药店责令整改或停业整顿。目前已对辖区内370多家药店完成多次全覆盖检查,已抽查1748家次,限期整改61家,停业整顿13家。二是扎实开展含兴奋剂药品经营专项检查,对含兴奋剂药品经营管理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有 288 家零售药店(含连锁门店)进行自查并递交了自查报告,进一步规范含兴奋剂药品的经营秩序,为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强化新冠病毒疫苗监管,确保疫苗质量安全。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对辖区内11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门诊完成检查29家次。2021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586人次,检查药品零售和使用单位企业660家次,责令限期整改25家次,立案52宗。四是强化药品安全智慧监管,在行政许可、日常监管、监督抽检等环节全面推广使用广东智慧药监系统,不断夯实药品安全治理智慧监管基础,构建监管一张网,形成“严管+智管”的药品监管新局面。截至目前,有327家药品零售企业通过登录广东智慧食药监企业专属网页,在线填写《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情况自查表》和上传自查报告,我局已组织对药品经营企业自查情况进行审核。
5.常态抓好疫情防控,严密筑牢市场抗疫防线。一是推动常态化防控措施提档升级。结合巩卫复审、创文工作,开展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落实三级挂点驻场机制、家禽经营市场“1110”制度,进一步加强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治。全面落实进口冷链食品“三强化三覆盖”和“三专三证四不”,切实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全面开展清洁消毒,不断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工作力度,全区累计完成检测进口冷链食品冷库2948个次、从业人员6020人次,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在全区大力推广使用“冷库通”,截至目前,我区已上报冷冻食品出入信息的冷库187个,上报的入库单数2955条,出库单数4177条。全区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没有发生进口冷链食品引发疫情和“物传人”等情况,为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突出加强农贸市场防控。开展农贸市场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演练,全面推广使用广东省冷藏冷冻食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围绕农贸市场环境、人员、产品三个重点环节,抓好常态化核酸检测及风险点监测,强化对以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为重点的食品行业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实现对全区43家农贸市场、20个进口冷链食品冷库食品安全的全覆盖检查。三是持续加强日常监管。结合创文巩卫工作,督促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等重点场所严格落实口罩佩戴、扫码测温、场所通风消毒、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各项行业相关防控措施。四是推动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按照应接尽接原则,及时掌握重点场所从业人员信息台账,加大疫苗接种宣传,督促重点人群及时接种疫苗。截至12月7日,药店、农贸市场从业人员已100%完成接种。
6.压实工作责任,加快“行政执法两平台”应用。坚持围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三大目标,加快推广“行政执法两平台”在全区市场监管系统的部署与应用,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明确责任抓落实。明确了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负责人,构建“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的工作格局;二是抓好平台应用培训学习与协调工作。今年9月,邀请平台建设单位对全区市场监管系统执法人员就如何应用“两平台”分批次开展培训。并组织召开应用研讨会,着实解决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1.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断建立健全议事工作规则,制定了《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城分局局长办公会议制度》,重大行政决策通过集体讨论决定,有效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提高行政决策能力和水平。
2.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一是参照《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大行政决策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在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必须经法制合法性审查,建立健全了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二是参照《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工作制度》,对属于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范围的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在集体讨论时需充分听取法制机构对案件的审核意见,确保行政处罚决定经得起法律的推敲。三是参照《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的通知》,明确了重大执法决定范围,法制审核程序、审核要求,其中规定了经法制审核存在超越职权、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正确、程序不合法、处罚不适当的案件一律不得提交集体讨论。四是严格落实处罚案件审核制度。建立以案件审核为中心的案件查办监督指导机制,所有适用一般程序的处罚案件须经法制审核,严把案件合法性和规范性关口,杜绝违法执法,防范执法风险。
3.扎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情况。一是提升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对涉企现场检查事项进行全面梳理论证,进一步压减重复或不必要的检查事项,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梳理行政执法事项目录,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执法事项。持续改进执法方式,推进执法结果共享互认,及时制止“一刀切”等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面推进监管执法公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二是完善执法工作机制。统筹配置执法职能和资源,严格执行《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执法办案工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理顺层级职责关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的市场监管执法工作机制。三是完善市场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充实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力量,夯实基层执法基础。进一步完善执法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强化与基层的执法协调联动。加强对基层执法的业务指导,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执法人员和法制审核人员的培训力度,缓解专业知识和能力薄弱的问题。
4.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强化执法监督。按照国家总局和省局、市局的工作部署,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自查自纠工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不断促进全系统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提升。二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印发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强化执法信息公示平台运用,统一执法文书格式,进一步严格执法程序,坚持理性执法,做到执法结果100%公示,执法全过程有据可查,重大执法决定必经法制审核。三是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按照国家总局、省局关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和标准等规定,遵循过罚相当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坚持适度处罚。四是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行政执法公示办法等行政执法工作制度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管理,着力规范行政执法权力运行,不断提升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5.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一是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制定信访工作制度、信访工作应急预案,严格落实节日24小时领导和专人在岗值班、领导包案负责、矛盾纠纷排查等机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2021年以来,我局收到的71件信访件得到有效处置。二是做好消费调解维权工作。加强对12345平台的指导,指导帮助12345平台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转办处理效能。完善消费维权网络,积极引导和督促经营主体设立消费维权服务。加大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力度,加强放心消费环境创建。2021年以来,处理投诉举报案件635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73万元。
(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1.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普法责任制领导机制,推进执法普法深度融合,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落实,努力形成市局党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
2.坚持领导带头学法。落实局务会议学法制度,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使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常学、法治意识常记”,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和强化法治思维。同时,局班子坚持在作出重大决策和行政措施前,首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议事、科学决策,不断提高领导依法决策执政能力。
3.开展主体普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宪法宣传,牢固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通过购买普法书籍、聘请普法讲师团成员授课、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参加网上学法考试等方式,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同时,以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主题活动为契机,集中开展普法宣传,积极开展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4·26”知识产权日宣传、“5·20”世界计量日宣传、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三进”、 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宣传等声势浩大的主题宣传咨询活动,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形成崇尚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环境。
(五)强化法治建设保障
1.严格执行执法资格制度。全面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主体资格,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确保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有效。同时,推行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网上考试,按要求参加每年省组织的学法考试。
2.坚持用人导向提升法治能力。在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注重考察拟提拔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律素养,将学法考试成绩作为领导干部任职的重要参考。每年组织开展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脱产培训情况计入公务员年度考核表。
3.健全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机制。不断完善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的作用,深入推进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推进公职律师制度建设,积极推动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律师资格的人员申领公职律师证书。截至目前,我局有2人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工作推进中也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机构改革后的市场监管部门涉及监管任务繁多,涉及市局与分局之间、股室之间的工作衔接效率不高,面对市场监督管理行使大量职能、事权的新形势,基层监管能力较为薄弱,现有执法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难以满足当前监管需求。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中央《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职责,将法治政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保证市场监管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二)继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省、市、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抓好农贸市场“三强化三覆盖”疫情常态化防控。继续做好药店的疫情防控工作,发挥零售药店疫情防控“哨点”作用。用好市级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仓,加强对我区进口冷链食品相对集中消杀管理。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查漏补种、第三剂疫苗接种工作,确保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应接尽接”。
(三)扎实推进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全力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深刻汲取近期全国多地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教训,加强特种设备和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消费维权力度,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学习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类执法技能和法律知识培训,着重培养执法人员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和诉讼意识,切实保证学习效果,规范执法行为,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