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特产:在历史千年不断的延续与沉淀过程中,阳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工艺——“阳江三宝”。“阳江三宝”主要由阳江小刀、阳江漆器、阳江豆豉组成。
阳江被誉为“中国刀剪之都”。阳江小刀的生产有150多年的历史。清朝同治年间,阳江工商业渐见兴旺,广东十多个县的客商云集此地进行商贸活动,阳江县城打铁巷(现仍称打铁巷)附近一带集中了十数间这类打铁铺,打出的产品时时供不应求,打铁铺除生产菜刀外,同时还生产禾镰、镰刀、布剪、日用小刀、剪等产品。从那时开始,阳江刀渐被人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20世纪20年代,阳江老刀匠何全利创制的“何全利菜刀”,因其钢水清、刀锋利,既能切肉,又能斩骨故又称“文武刀”,深受厨师钟爱。
真正使阳江刀出名的是,阳江着名老刀匠梁季芙研制的刀具,以其造型好、款式多、锋利不易生锈卷口、耐用好用等特点迅速占领市场,在阳江掀起一股仿制热,推动了阳江制刀业的迅猛的发展,阳江刀从此名扬四方。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阳江十八子”、“盛达刀具”等一批代表中国菜刀发展方向的名牌产品,把“阳江小刀”的盛名推向世界。
“静女心如发,名师手有神,阳江朱漆好,留得岭南春。”是田汉1962年4月日参观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时的题诗。阳江漆器素以平滑 淡雅,久用愈亮,牢固耐用而着称。阳江漆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平绘手法,取材于花鸟山水。 它用笔简练,流畅生动,色调明快,刻工精细,风格豪放,形成了浓厚的地方色彩。传说清道光年间,有一个外国商人购得一批阳江漆皮箱,内装贵重物品,乘船回国。船在海上沉没。几天后,这个商人偶然在海边拾获自己的一只皮箱。抹干后,外表光滑如故。揭开一看,箱里一点水渍也没有!
阳江豆豉生产制作历史已有近千年,历史悠久,中外驰名。选用本地产的黑豆为原料,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历时二个月的时间发酵酿制而成。色泽乌黑油润、豉肉松化、豉味浓香、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是调味佐膳佳品,也是食品加工行业的主要原料。产品远销港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38个国家和地区,以其优良的品质被客商誉为“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