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今江城地域为百越之地。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 214 年)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江城地域属之。
西汉高祖十一年(前 196 年),赵佗建立南越国,江城地域属南越国。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 111 年),置高凉县,江城地域属合浦郡高凉县。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 年),置高凉郡,又分高凉县设安宁县为高凉郡治,江城地域属高凉郡安宁县。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 年),县改称令,高凉令并入安宁令。南朝齐(479~501 年),安宁令复称安宁县。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至二年(527~528 年),安宁县改称高凉县,隶属高凉郡,江城地域属高凉县。
隋煬帝大业十三年(617 年),高凉县更名为阳江县,县治名阳江城,这是阳江县和阳江城得名之始。此后,或设郡,或建府、州等,阳江县均为其辖地或自成州(厅),而江城地域一直为其属地,江城地域之中心——阳江城则同时为县(州、厅)治所在地。这一地位延续到阳江辙县建市时。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废高凉郡设高州总管府,武德七年改称高州都督府,府治设在阳江城。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废高州都督府设恩州,西平(今白沙)为恩州州治。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改恩州为恩平郡,郡治在阳江城。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废恩平郡复称恩州,州治仍在阳江城。昭宗大顺二年(891 年),避兵乱,迁州治于恩平恩城,昭宗天复四年(904 年),复迁州治回阳江城。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 年),恩州改称南恩州,江城为州治。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 年),改南恩州为南恩路总管府,江城为府治。至元十九年,复称南恩州,江城为州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 年),废南恩州,阳江县改属肇庆府。
清穆宗同治六年(1867 年),阳江县升格为阳江直隶州。同治九年,阳江直隶州改称阳江直隶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复称阳江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 年),国民政府内务部颁布《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废除府、州、厅三级,改为省、道、县三级,阳江直隶州改为阳江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下称新中国)成立后,1949 年 10 月,阳江县隶属粤中专区,1952 年改隶粤西行署,1956 年隶属湛江专区,1983 年 11 月,隶属江门市,江城地域均属阳江县。
1988 年 1 月 7 日,阳江撤县建阳江市,以阳江城为中心设江城区为市政府驻地;同年 4 月,阳江市江城区政府成立,阳江城亦为区政府驻地。于是,阳江城成了阳江市的市区和江城区的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