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相比省内其他城市,阳江公交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投入少、服务单一、管理落后等方面。”“要实现阳江公交近期发展目标,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指引……”昨日上午,阳江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研讨会举行,来自省市公共交通研究专家、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等共聚一堂,为阳江的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本报特摘录研讨会上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 专家领导建言
● 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城乡客运处处长 朱鸿国
加大投入创新发展公交
“城市公交发展现状为什么会引起媒体和群众的广泛关注?因为城市公交是一项公益事业,有着明显的公共属性。”朱鸿国表示,城市公交发展作为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应纳入政府的民生事项当中,加大财政投入和补贴。
朱鸿国表示,近些年,为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广东各地政府在公共交通方面投入非常大,公交基础设施配置和公交经营模式都有了很大改善。相比省内其他城市,阳江公交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出行的要求高了,但阳江的公交车线网密度跟不上,且公交智能化管理水平低,市民乘车体验差。且对于产业布局而言,目前的公交发展也是不适应的,发展公共交通,对城市的区域发展也非常关键。”朱鸿国说。
朱鸿国认为,阳江的公交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公交发展需得到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政府部门要提前介入综合枢纽规划,协调公交场站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大型小区时要配套建设公交站场;要创新财政投入模式,按照民营为主、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的思路,实施票款收入和成本支出分开核算;要创新管理,将公交发展任务列入每年的民生事项当中,倒逼政府部门和企业完善公交服务。
●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邹普尚
对接省公交规划上下联动
何为优先发展公交?邹普尚说,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是指对公共交通的有效扶持,即在财政、税收等方面支持公共交通发展,在用地布局、路网等方面发挥公交引导发展的作用,同时对小汽车交通方式进行合理限制,例如购置限制、通行限制等。
邹普尚介绍,2009年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公交发展,公交事业发展迅速。但目前全省万人公交拥有量的差别比较大,其中广州最高,达到22.73标台,而阳江仅有3.91标台,排在全省倒数第三。
邹普尚认为,阳江公交发展要根据省的规划进行上下联动,强化对接。按照省公交规划目标,阳江属于50-300万人口的Ⅱ型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类别,其发展重点应是以实现市区基本公共交通服务全覆盖为首要任务,以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构建多层次公交网络为主要抓手,逐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要增强公共交通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使公共交通逐步替代个体机动化出行方式,从而达到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能够较好满足社会公众通勤出行需求的目标。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 张晓明
建立公交优先发展保障机制
张晓明表示,目前阳江公交存在着运力配置水平偏低,公交站场建设滞后,公交客运量增长缓慢,公交分担率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调查,阳江的居民出行平均时耗为18分钟,由于公交覆盖率低、发车少,居民搭乘公交出行平均时耗为51分钟,是居民平均出行时耗的2.8倍。站台简陋、IC卡普及率低、公交智能化管理水平低,也使得市民乘坐体验差。
张晓明认为,目前阳江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尚待完善,包括管理、规划、建设、运营、财税、法规等政策制度配套相对滞后;尚未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补贴机制;城市规划对公交优先发展的考虑不足,规划引导作用有待加强;各政府部门对“公交优先”尚未形成共识。
张晓明建议,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公交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做到管理优先、资金优先、用地优先、政策优先。近期,首先要增加公交车辆投入、增加公交线路投放、加强公交站场建设,并完善加密公交发车间隔、提高换乘便捷性等服务。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张晓明称,要树立政府在公交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持续加强公共交通的投入。此外,公交发展还需要各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形成合力。
● 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工程咨询部副部长 余一村
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余一村介绍,从阳江市近年来的出行需求来看,居民对公交的需求逐年增大,特别是随着市区周边各个工业园区的逐渐成熟,以及滨海新区的崛起,预计未来对公交通达率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余一村认为,在2020年前,阳江应实现公共交通线网优化的近期目标。这个目标是:消除阳江市市区内的公交盲区,基本实现对城区的全覆盖;居民单程最大出行时耗不超过30分钟;平均营运时速达到25公里以上;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0标台以上。
余一村表示,要实现阳江公交近期发展目标,首先要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指引 ,加大运力投放,从整体上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其次,要创新运营管理 。政府要转变职能,一是加强对公交公司经营状况的监管,二是要加强宏观引导,协调好公交运营与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最后,要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混合型多元化模式的建立,引进私人企业和境外企业参与市内公交运营市场,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以优质服务和合理的公交价格吸引乘客,开展竞争。
■ 代表委员献策
●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致公党阳江市委会副主委 孙立良
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理念
孙立良认为,目前,阳江发展公交有几个支撑点。一是阳江公交发展前景明朗。阳东撤县建区、城市扩容提质、人口规模的增长为公交发展奠定了客观的现实基础。二是随着阳江经济的发展、深茂铁路的开通、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外来人口对公交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三是公交企业所倡导的“绿色出行”理念,逐渐影响着市民,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公交优先的出行方式必将越来越被广大市民接受。
孙立良建议,一是优化城市公交的规划和布局,包括线路规划、站点设置、站场安排等。二是加强绿色出行、公交优先理念的宣传和引导。三是帮助企业解决短板问题,如弥补公交司机缺口、打击非法营运。四是政府加大投入,给予政策性补贴,扶持公交企业发展。
● 市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委员、广东粤运朗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李辉安
做好公交站场和线路规划
李辉安认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应从城市公交的规划做起。而规划主要包括站场规划和公交线路规划两方面。站场规划主要是做好综合交通枢纽站场、城市公交线路首末站、公交停靠站规划建设。就阳江城市的规划而言,李辉安认为,城东以阳东汽车站、城北以阳江汽车客运站、城南则以高铁新建客运站配套建设公共汽车总站定位为交通枢纽站场。城市公交线路首末站则应在相应规划的公交线路的起讫站点规划用地,用于保证公交的线路日常管理,也有利于群众出行候车。
● 市政协委员、民盟阳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李迎
全民共建共享发展公交事业
李迎表示,应用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公交事业发展。所谓共享发展理念,一是指全民共享。无论是新城区,还是旧城区,都应享受到公交带来的便利。二是全面共享。快速公交、直达公交、快捷公交等都要普及到各个区域,公交线路的覆盖率要满足百姓的需要。三是共建共享。公共交通事业不只是交通部门的事,它是政府、社会以及所有百姓的事,因此要广泛激发人们发展公交事业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局面。四是渐进共享。方便、快捷公交事业的发展不是一下子能到位,它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不要一味想着一蹴而就,也不要因为困难而裹足不前,要根据产业布局、人流等各方面做好公交发展规划。
● 市政协委员、民盟阳江市委会委员、广东两阳中学高级教师 林良富
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结构
林良富建议,发展城市公交,首先要优化公交线网。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结构,构建快线、干线、支线三层次服务网络,发展快速公交、直达公交、大站快车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务模式。
其次,要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枢纽为核心加快公交场站建设,以现有市汽车客运站、市二运站、城南客运站等场地为基础,配套建设城区公交中心枢纽站或公交换乘中转站。二是完善公交线网内所有道路公交站点的候车亭及站牌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覆盖率高、可达性好、人性化的公交停靠站系统。
再次,在城区周边规划建设1个集公交车停放、保养、调度、驾驶员休息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公交停车保养场,解决公共汽车停放问题。
■ 部门、企业代表献计
● 市发改局工业交通科科长 冯庆华
加强管理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冯庆华建议,要让城市公交作为城市发展的先行军和重要承载体,首先要科学设计城市公交网络,提高网线密度,合理设置线路和站点。同时要增加城市公交车辆投入。我市目前运营公交线路不足主要受公交车辆不足的制约,政府要有计划地增加公交车辆,将每年应增加的公交车辆列入政府预算。
在增加车辆、拓展线路的基础上,公交服务水平提升是促进城市公交事业发展的核心。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城市公交管理,加大对线路运营的监督检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推进规范运营秩序,规范驾驶员安全行车,提高司乘人员服务质量。
● 市住建局城乡规划科科长 曾文耀
按照相关规划全力推进工作
目前,市住建、交通运输部门分别开展了《阳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阳江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这两个规划对市区公共交通发展所需配套的设施,如公交站场和首末站的布点、公交线路和公交专用道的规划设计、公共汽车发展目标和候车亭的建设要求等,均进行了规划和分析,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全力推进工作。
● 市粤运朗日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林喜攀
在城南城北规划公共交通场地
阳江市粤运朗日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的办公场所、停车场、驾驶员休息室、车辆保养场所长期以扶持、低价格的方式租用广东粤运朗日股份有限公司属下的阳江车站,同时在城区内没有一个可供车辆及群众交换接驳的公交站场。随着公司的发展,车辆的增多,车辆停放场所,大大制约了公汽公司日后的发展。
恳请市政府在城区规划及建设公共交通枢纽站给予扶持政策,并建议政府在城南、城北规划综合性的公共交通场地,建设集停车场、驾驶员休息室、日常培训、汽车保养修理厂和公司办公生活区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公交企业后勤基地。在线路规划的同时统一规划线路的首末站场,发挥首末站应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