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业务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做好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日常管理、12345综合服务热线工作和区政府网站管理维护等工作,现将本年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以及明年工作设想汇报如下:
一、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情况
(一)全力做好政务服务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保证防疫期间政务服务不间断。
1.积极做好线下服务大厅疫情防控工作。我局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区政务服务办事大厅疫情防控工作,一是严格落实相关防疫规定,设入口通道、出口通道,出入办事人员各行其道;在入口信息登记处对进入服务大厅人员进行粤康码核验、体温测量,提醒口罩佩戴;定期对大厅进行通风消毒工作。二是建立疫情防控监测台账,把好疫情源头防控。三是派发防疫宣传单,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引导工作。四是推行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和“粤省事”微信小程序及“粤商通”APP申办政务服务事项,引导企业和办事群众“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并推行预约办理、帮办代办、延时错时等办理方式,减少办事群众在大厅排队和逗留时间,减少传染风险。
2.全面推广“粤省事”粤康码应用。根据防疫规定,我局部署并指导“粤省事”粤康码的推广使用相关工作,要求全区各单位以及下属单位积极开展粤康码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粤康码的知晓度和使用率,实现少检测、少填报、少聚集、快通行、健康可追溯的疫情防控效果。
3.延长政务服务时间,助力复工复产。为帮助复工复产,从2020年3月20日至8月14日,公休日及节假日期间各窗口工作人员按时到岗到位,从8月15日起,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全区政务服务窗口由公休日及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办公改为预约服务制,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在大厅可“预约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
(二)全面提升区政务服务大厅办事效能和服务效率。
目前,大厅有22个部门,629项审批及服务事项进驻,今年1至11月份受理业务64641宗,办结业务64002宗,办结率为99%,没有出现超期办结,办事秩序井然。
1、抓标准化管理,提升政务服务规范。一是建立健全管理考核办法。实行上下班指纹考勤制度,将考勤结果作为个人年度考核和“窗口标兵”、“文明窗口”评比的重要依据,有效杜绝作风散漫、迟到早退及空岗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业务监察工作。对纳入统一申办受理的区级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督查办理时限以及超时办件等情形。三是推进标准化管理。开展日常督查常态化,实现对窗口人员的有效监督。对大厅基础设施条件、进驻部门、办理事项、监督考核等进行全面规范,坚持制度管理、公示成绩、量化排名,以此全面从严规范服务行为。
2、着力深化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在2019年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事项工作的基础上,全力解决事项目录、办理材料和业务表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省的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务服务事项及其要素确定和调整的工作流程,完善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有效支撑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和应用。目前区各单位认领行政许可347项、行政征收100项、行政给付49项、行政确认46项、行政奖励17项、行政裁决2项、其他行政权力187项、行政处罚1915项、行政检查100项、行政强制113项、公共服务423项, 共计3299项。 组织全区开展镇村两级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业务配置工作。依托阳江统一申办受理平台,配合市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我区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建设,建立“一站式”公共服务便民模式。目前,镇(街道)延伸到广东政务服务网的事项有1030条,村(社区)的事项有570条,镇(街道)在统一申办受理平台配置完成进度为87%,村(社区)为99%。
3、积极贯彻“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要求,督促窗口单位落实审批事项授权。目前全区22个具有政务服务审批权的单位已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其中13个单位派员常驻中心办公,9个非常驻单位委托综合窗口受理业务,各职权部门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629项,进驻率99%。目前,我局继续组织协调未授权综合服务大厅统一受理业务的职权部门及事项进行整改落实,保证进驻到位、授权到位,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确保“大厅之外无审批”,全面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效率。
4、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于2020年4月15日正式设立并对外受理业务,共设立了1个专窗,负责工建业务咨询和导办,工建事项的受理和出件,代办用水报装、燃气报装、用电报装、通信设施工程验收备案等市政工程业务。
5、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指尖办”。依托“粤省事”、“粤商通”等“粤”系列政务服务平台,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指尖办,实现“预约办”。为优化实体办事大厅办事服务,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在大厅可“预约办”。
6、组织全区做好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就近办”4个100%。根据省、市的工作部署,我局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原则,推动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在线办理,努力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对照“四办”标准和要求,实现“四办”事项在各部门全覆盖,推动审批服务便民化,减少办事人员跑动次数,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目前,全区可网办率99.5%、全流程网办率89.4%、最多跑一次率100%、预约办率100%、即办率80.7%,实现大厅事项一窗办理率99.6%。
7、多举措推进落实“好差评”工作。政务服务“好差评”是今年国务院和省政府确定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也是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的重要指标。为贯彻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积极迎接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考核,我中心结合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要求,推进落实“好差评”改革创新工作。通过各种评价渠道,实现大厅全覆盖。开通广东政务服务网、政务通APP、“粤省事”民生服务平台和“粤商通”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等线上评价渠道,服务对象在网上办理事项后,根据提示进行评价;大厅窗口显著位置放置评价器,在事项办结后自动进入评价界面,服务对象点击评价器即可进行评价;以动态二维码为评价渠道的按统一规则在事项办结后生成动态二维码,窗口工作人员打印带有动态二维码的办件回执给予服务对象评价。截至目前,我区包括政务中心和镇、村(居)公共服务站共127个政务大厅均可进行“好差评”评价,大厅评价覆盖率达72%。
(三)推进我区全面使用“粤政易”移动办公平台工作。
根据在全省政务服务系统推广应用“粤政易”移动办公平台的工作部署,我局组织全区做好人员信息填报工作,督促各单位进行账号激活应用。目前我区已开通部门66个,开通并激活人数2804人,激活率100%。
(四)做好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数据共享汇聚工作。
根据省、市的文件精神要求,我局部署并指导全区各部门开展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和检查实施清单的认领、录入和审核工作。至目前为止,区级共25个部门,认领监管事项372项,完善检查实施清单457项,覆盖率达68.82%。
(五)协助区府办做好网站的管理。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区政数局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抓好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派专职人员跟踪负责政府网站日常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对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及时向上汇报。同时我局积极参加每季度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会议,学习交流优秀工作经验。自接管以来,我区网站处于安全平稳的状态下良好运行。
2、配合区府办做好国检抽查工作,确保国检顺利通过。在收到国检抽查通知之后,我区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工作人员排查整改网站存在问题,按照上级的要求,对需要整改的内容马上整改,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更新部门动态信息,对单项否决选项内容反复检查,确保江城区政府网站不出差错。
3、配合区府办做好三整合资源工作,完善“两微一端”使用。严格把关拥有“两微一端”账号不活跃的有关单位,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整改,删除工作。目前,江城区涉及“两微一端”整改的账号有28个,其中删除了23个微信、微博公众号和1个客户端,保留了4个较活跃微信公众号。
4、配合市府办做好网站集约化、南方网迁移工作。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积极配合南方网做好网站的迁移工作,按照南方网的需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顺利完成网站迁移。
(六)做好12345综合服务热线工作,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局作为二级平台认真受理市12345平台转交事项,进一步畅通市民诉求渠道。至目前为止,我区投诉举报平台共接到阳江市12345投诉举报平台分转各类事项9268宗,其中受理件10256宗,办结件10256宗,办结率99.91%,满意率100%。
(七)做好精准脱贫工作。
按照省、市、区的工作要求,我局选派一名工作人员挂点埠场镇埠场村,做好每年的扶贫工作计划,对挂点村扶贫对象进行跟踪服务,更新完善扶贫户的档案,落实好领导挂点扶贫村走访制度。同时,做好扶贫巩固回头看,按照上级的要求,查漏补缺,确保扶贫工作有序进行,让贫困对象早日实现脱贫。
(八)贯彻落实扫黑除恶宣传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精神,我局结合大厅办事群众多、人流量大的特点,在大厅一楼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内容,积极宣传营造浓厚的扫黑除恶氛围,提高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意识,使扫黑除恶工作深入民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审批服务工作未完善。
部分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对“应进必进、进必授权”未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多数审批服务事项还需回单位业务股室办理,业务部门普遍存在办理审批服务事项整改难、难整改的情况。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线上线下事项不同源、办理标准、材料要求都不统一,造成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融合度低。政务大厅设施设备不到位,缺乏自助服务等便民设施,没有配备身份识别、自助服务终端等智能化设备。
(二)镇、村两级公共服务中心(站)管理有待加强。
各镇、村窗口工作人员轮流坐班制度执行不够规范,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口网络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长期缺乏仍是我局在政府网站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上存在的主要困难。
(四)网络安全保障缺位。由于网站集约化,江城区政府网站于2020年1月2日正式启用广东省集约化平台,原网站的防护等保安全本应由省统一接管,省也在网站迁移后委托安恒公司免费接管防护了政府网站半年,但是现安恒免费服务已到期,安恒公司已不负责对网站的安全保护,存在着政府网站系统不安全隐患,有可能感染病毒、有可能被木马入侵、有可能被黑客篡改内容等等,导致不可预想的后果。虽然这个问题多次反映,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得到妥善的解决。
(五)部门政务公开不重视。存在有个别部门不重视网站政务公开,在我局多次提醒和督促后仍然不能按照要求及时对网站栏目进行更新,也不能按要求提交江城区政府门户网站及政务新媒体每周监测自查表。
(六)12345热线平台工作开展困难。
一是对12345投诉举报平台新系统的操作有异议。自5月18日起,市12345投诉举报平台新系统正式运行,由于新系统部分选项不完善,部分成员单位对新系统的操作存在异议。二是个别成员单位对投诉工单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成员单位承办人员队伍稳定性较低;承办单位之间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现象,遇到涉及多部门的工单,承办单位之间总是互相推诿,甚至不接单,有的接单后压着单子不办理,一再督办就出现不回复的现象。
三、2021年工作设想
(一)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
一是推行办事“只进一扇门”。以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为目标,优化提升区、镇(街道)、村(社区)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所有审批事项必须进驻区政务大厅办理。二是完善综合窗口政务服务模式。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业务运作模式,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服务窗口,并延伸到广东政务服务网,实行“一窗通办”。
(二)持续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二是加强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使其达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要求,解答群众疑问时,要做到通俗易懂,方便群众理解。
(三)持续深化改革。
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落实到“优服务”上,不断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深化政务平台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办亊难、“多头跑”等问题,实现“最多跑一次”。明确审批环节,规范操作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健全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投诉处理制等制度,确保“放管服”工作取得实效。
(四)探索更多便利化举措。
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首席服务官和数字化审图、告知承诺、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推动预约办、跨层联办等多种服务方式,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排队等号、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在农村地区,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加强对基层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指导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优化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五)派专人协助区府办做好网站相关工作。
(六)加强对12345热线平台工作的管理。
一是加强与成员单位沟通交流,搭建好成员单位平时工作的横、纵向交流渠道和桥梁,强化工作的沟通和协调。对疑难复杂工单,相关承办单位尤其要加强沟通协调,对于客观原因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要书面回复市12345。二是有组织地开展部门专职人员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部门人员处理工单能力,从而提升工单办结效率和办理质量。三是要求承办单位对工单及时办理及回复,不弄虚作假,耐心与反映人沟通,尽可能赢得反映人较多的理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四是强化监督考核力度,制订我区对成员单位的考核细则,突出量化测评,加大考核监督力度,提高工单办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