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阳江市江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7025682810446/2024-00044 分类:
发布机构: 阳江市江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4-08-21
名称: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8-2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人大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文化强区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努力增加文化供给,推进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2023年来,共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党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议题60多个。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组织开展了主题文艺创作、文艺演出、展览等系列宣传活动,全力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服务和支持好乡村振兴、平安建设、十百千万工程,作出文旅担当和贡献。

  (二)持之以恒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以总分馆制为抓手,着力补齐公共文体服务短板,推进区镇村三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新建成西濑分馆、和一分馆、漠阳湖分馆等一批分馆,进一步提高文化设施有效覆盖面。目前全区已建成分馆13个,117个村(社区)都建成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0个镇(街道)均建有公共文化站,80%文化站达到省二级站标准,65%服务中心实现了提质增效。

  举办少儿礼仪、拉丁舞、中国舞、弦乐以及美术公益培训班等十个类别春节公益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00多人。举办3场展览,包括贺新春书画和摄影展览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总分馆联动展览等,惠及人次达4000多人。参加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阳江市开幕式活动,区文化馆的“文化惠民公益培训项目”被阳江市教育局评为阳江市2022年度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举办2023年群众文艺创作笔会(一期)。对2022年全区群众文艺创作工作进行总结,对当前工作进行部署,并对获得2022年省、市、区优秀群众文艺作者及优秀作品进行表彰。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业务培训班。区各镇(街道)分管领导、文化站长及区文广旅体局相关业务人员等共30多人参加培训。

  综合考虑图书借阅量和借阅率,及时对馆内进行补充更新图书9200册,年征订各类纸质报刊 45余种。开展系列公益阅读活动共计75场,其中线上活动22场,如新书推荐、线上展览、讲座、征集等系列活动。线下活动共计 53场,如如阅读推广28场、讲座10场、培训4场,展览11场,坚持线上线下一起抓,提升图书服务水平,形成全民爱阅读的良好氛围。2023进馆读者9.7万余人次(含各分馆人次),文献借阅量达12.19万册次,数字阅读资源访问量达24.12万次,新增读者办证4367个,累计办理读者借阅证14271个。

  以数字化应用为着力点,结合新的阅读习惯,推进随手读、随身读。建立数字图书室和移动图书馆APP,开通智能自助办证、一证通借通还,掌上阅读等数字应用。为群众带来更好借阅体验,图书馆数字阅读资源访问量累计达 18.74万次。

  (三)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发展

  全力争取省市资金支持,已配送11张乒乓球台,4副篮球架,90件健身路径。积极推广全民健身。组织和参加了健步行、足球赛、龙舟大赛等群众性大型体育活动和“奔跑吧少年”儿童少年健身运动。其中龙舟赛期间参与和观看群众超过20万人次。全区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提高。开展2023年江城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及2022年全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四)进一步夯实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基础

  制定了全区《文物保护状况大检查专项行动方案》,开展文物保护状况大排查。完成阳江学宫、北山石塔两处省级文保单位和六处革命文物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推进一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完成阳江学宫一期、白沙革命烈士纪念碑、关山月故居、北门巩桥等一批文物的修缮。

  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挖掘,建立《江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体系。申报认定一批代表性项目和项目传承人。公布第五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确定8个类别共计64个传承人。启动关于推荐申报江城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工作。

  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与生产、与经营与旅游融合。推动阳帆公司、利事达等单位依托自身优势建成一批非遗工坊,其中阳江豆豉酿制技艺非遗工坊列入省2022年度十大优秀非遗工坊建设案例,是我市在2022年唯一入选公示的案例。

  全力做好非遗文化传播。开展春节舞狮表演、中秋尝“糖鸡”、重阳风筝技艺进校园等活动。依托风筝、漆艺两项传统技艺为资源我区分别被认定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举办5场非遗进校园活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5场龙舟非遗图片展览活动。

  (五)以文塑旅,推进文旅融合

  以非遗传统技艺+文物+工厂方式,整合阳帆豆豉、景田纯净水、张小刀剪、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纪念馆等资源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线路,目前正申报省市认定。充分发挥历史名人效应,整合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纪念馆、那蓬村、关山月故居游览点打造江城文化名村美食之旅线路,被认定为阳江市粤菜美食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按程序组织综合评定并于2023年3月14日完成公示,确定阳江阳帆豆豉工业旅游景区为国家 3A级旅游景区。那蓬村被授予“广东省文化旅游名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布了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我区的“江城非遗漠阳之旅”线路上榜,该线路涵盖了阳江市风筝馆、阳江市博物馆(漠阳楼)、阳帆豆豉展览馆、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纪念馆、关山月故居等五个串联点,推动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巩固拓展非遗保护传承成果,促进江城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成都市文旅推介会上,江城区多个景区景点纷纷亮相,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此次阳江文旅推介会走进重庆及成都,拉近了两地的时空距离,两地充分展开交流与合作,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在会上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两地旅游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携手共同营造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市场共享的良好局面,实现两地旅游业互利共赢。

  (六)紧守底线,行业管理平稳有序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023年以来共开展安全大检查 25次,出动检查人员316多人次,检查旅游企业45家次、文化娱乐场所72多家次,加强行业监管、指导督促经营管理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落实安全措施。行业无发生安全事故,总体平安。开展水上安全治理大行动,检查辖区内28家泳池,暂未发现安全隐患。节假日期间对旅游船舶情况进行检查,暂未发现有非法载客情况。

  (七)举办逆水龙舟大赛

  为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定于2023年6月18日至22日举办“赛龙夺锦·奋楫争先”2023年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龙舟比赛现已制定《“赛龙夺锦·奋楫争先”2023年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活动方案》及规程、开闭幕式活动通知等报;已制定赛场平面效果图;风险评估已完成;赛场赛道相关工作已进行布置落实;赛事报备正按程序报批。并结合实际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相关工作。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按要求如期举办赛事活动。

  (八)江城区首届龙舟千人宴工作。

  为进一步加快建设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弘扬阳江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文化助推阳江高质量发展,其中由我局指导、江城区旅游协会承办的千人龙船宴在6月17日下午举行。本次活动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江城区旅游协会承办,我局主要负责协调江城区相关政府部门落实新闻宣传、做好社会安全保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及应急保障、负责消防设施检查,及消防救援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和医疗保障等工作任务,为千人宴活动提供保障。让市民群众能够享受正宗地道的江城龙舟美食同时体验浓厚的节目气氛。

  (九)举办首届夜光龙舟巡游

  为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进一步传承与保护非遗项目名录,不断丰富人娱乐生活,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定于2023年6月17日、22日晚在江城区西濑河道举办2023年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系列活动——夜光龙舟巡游活动。

  (十)举办非遗展览活动

  为进一步加快建设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弘扬阳江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文化助推阳江高质量发展,区委、区政府特举办“赛龙夺锦 奋楫争先”2023年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系列活动,由我局负责执行非遗展览活动。

  二、存在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完善。区图书馆、区文化馆面积较小、配套不足,其中区图书馆未定级。镇街仍有2个综合站未达标。

  (二)群众体育服务较弱。没有区一级体育场馆,区一级体校缺资金缺人才未能正常开展工作,群众性体育赛事举办不多。

  (三)文物保护水平较低。多处文物存在建筑安全隐患,由于缺资金未能开展修缮。由于缺少资金、人才,考古及可移动文物保存研究工作相对落后。

  (四)旅游资源开发不够。高品质的文创类和体验类旅游产品发展较慢,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培育方面还比较粗放,持续吸引力不足。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围绕文化强区,繁荣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供给质量

  积极推动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实现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二级站标准,70%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

  进一步加强总分馆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便民阅读空间,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服务中心)主要服务效能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提升文化馆免费文化培训覆盖面和公共图书馆的借阅证持证率、文献流通率。

  推动现代生活题材、青少年题材、乡村振兴题材等作品的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地域文化、贴近生活的原创优秀作品。举办文艺演出进基层、戏曲进乡村、图书随手读、“讲古”及非遗进校园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二)落实四有机制,统筹传承发展,提高文物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全力推进对受损、受危文物修缮、修复和抢救。完成阳江学宫二期修缮,推进三期动工。依托阳江学宫推动区博物馆建设,完成博物馆内部装修及陈列布展。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加强对文物的巡查,确保文物安全。

  加强非遗项目保护。鼓励阳江风筝、阳江豆豉酿制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鼓励左氏印章制作技艺、阳江凉果制作技艺、江城传统逆水龙舟制作技艺等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推进非遗文化保护中心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经费资助等,支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活动,支持设立非遗大师工作室。

  加强对历史文化的发掘研究和阐释。支持关山月、苏天赐、邓琳等文化名人故居、纪念馆修建,有序向社会免费开放。推动阳江风筝、江城漆艺、潭塘(杨氏)武术等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和普及教育。

  (三)全力补好短板,普及全民健身,提高体育发展水平

  进一步完善村社区体育运动设施。打造更加便捷的15分钟健身圈。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赛事和传统文化体育运动。组织足球、篮球、武术、慢跑等全区性群众体育赛事运动和表演。进一步提高群众体育普及程度,加强竞技体育实力,深化体育组织建设,提高体育社会化。

  (四)深化融合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壮大文化旅游体育产业

  支持阳江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纪念馆提质升级,推动关山月故居申报3A景区。推动以阳江九街十二巷为载体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提升打造阳江围歼战革命烈士纪念园等一批红色旅游线路。深入挖掘阳江刀剪、阳江豆豉、阳江漆器、阳江炒米饼等制作历史,打造参观展示平台,推动发展工业旅游。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谋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和结合名人故居打造以阳江漆艺、阳江风筝、书画等为主题文化产业街区。支持成立篮球、足球、长跑等体育协会,推动体育运动服务多元发展。

  (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江城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员干部在落实“两个维护”上做到真诚而坚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正向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打造积极向上、奋勇争先、一心干事工作氛围。

  阳江市江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11月24日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人大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文化强区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努力增加文化供给,推进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2023年来,共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党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议题60多个。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组织开展了主题文艺创作、文艺演出、展览等系列宣传活动,全力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服务和支持好乡村振兴、平安建设、十百千万工程,作出文旅担当和贡献。

  (二)持之以恒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以总分馆制为抓手,着力补齐公共文体服务短板,推进区镇村三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新建成西濑分馆、和一分馆、漠阳湖分馆等一批分馆,进一步提高文化设施有效覆盖面。目前全区已建成分馆13个,117个村(社区)都建成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0个镇(街道)均建有公共文化站,80%文化站达到省二级站标准,65%服务中心实现了提质增效。

  举办少儿礼仪、拉丁舞、中国舞、弦乐以及美术公益培训班等十个类别春节公益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00多人。举办3场展览,包括贺新春书画和摄影展览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总分馆联动展览等,惠及人次达4000多人。参加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阳江市开幕式活动,区文化馆的“文化惠民公益培训项目”被阳江市教育局评为阳江市2022年度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举办2023年群众文艺创作笔会(一期)。对2022年全区群众文艺创作工作进行总结,对当前工作进行部署,并对获得2022年省、市、区优秀群众文艺作者及优秀作品进行表彰。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业务培训班。区各镇(街道)分管领导、文化站长及区文广旅体局相关业务人员等共30多人参加培训。

  综合考虑图书借阅量和借阅率,及时对馆内进行补充更新图书9200册,年征订各类纸质报刊 45余种。开展系列公益阅读活动共计75场,其中线上活动22场,如新书推荐、线上展览、讲座、征集等系列活动。线下活动共计 53场,如如阅读推广28场、讲座10场、培训4场,展览11场,坚持线上线下一起抓,提升图书服务水平,形成全民爱阅读的良好氛围。2023进馆读者9.7万余人次(含各分馆人次),文献借阅量达12.19万册次,数字阅读资源访问量达24.12万次,新增读者办证4367个,累计办理读者借阅证14271个。

  以数字化应用为着力点,结合新的阅读习惯,推进随手读、随身读。建立数字图书室和移动图书馆APP,开通智能自助办证、一证通借通还,掌上阅读等数字应用。为群众带来更好借阅体验,图书馆数字阅读资源访问量累计达 18.74万次。

  (三)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发展

  全力争取省市资金支持,已配送11张乒乓球台,4副篮球架,90件健身路径。积极推广全民健身。组织和参加了健步行、足球赛、龙舟大赛等群众性大型体育活动和“奔跑吧少年”儿童少年健身运动。其中龙舟赛期间参与和观看群众超过20万人次。全区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提高。开展2023年江城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及2022年全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四)进一步夯实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基础

  制定了全区《文物保护状况大检查专项行动方案》,开展文物保护状况大排查。完成阳江学宫、北山石塔两处省级文保单位和六处革命文物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推进一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完成阳江学宫一期、白沙革命烈士纪念碑、关山月故居、北门巩桥等一批文物的修缮。

  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挖掘,建立《江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体系。申报认定一批代表性项目和项目传承人。公布第五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确定8个类别共计64个传承人。启动关于推荐申报江城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工作。

  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与生产、与经营与旅游融合。推动阳帆公司、利事达等单位依托自身优势建成一批非遗工坊,其中阳江豆豉酿制技艺非遗工坊列入省2022年度十大优秀非遗工坊建设案例,是我市在2022年唯一入选公示的案例。

  全力做好非遗文化传播。开展春节舞狮表演、中秋尝“糖鸡”、重阳风筝技艺进校园等活动。依托风筝、漆艺两项传统技艺为资源我区分别被认定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举办5场非遗进校园活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5场龙舟非遗图片展览活动。

  (五)以文塑旅,推进文旅融合

  以非遗传统技艺+文物+工厂方式,整合阳帆豆豉、景田纯净水、张小刀剪、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纪念馆等资源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线路,目前正申报省市认定。充分发挥历史名人效应,整合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纪念馆、那蓬村、关山月故居游览点打造江城文化名村美食之旅线路,被认定为阳江市粤菜美食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按程序组织综合评定并于2023年3月14日完成公示,确定阳江阳帆豆豉工业旅游景区为国家 3A级旅游景区。那蓬村被授予“广东省文化旅游名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布了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我区的“江城非遗漠阳之旅”线路上榜,该线路涵盖了阳江市风筝馆、阳江市博物馆(漠阳楼)、阳帆豆豉展览馆、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纪念馆、关山月故居等五个串联点,推动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巩固拓展非遗保护传承成果,促进江城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成都市文旅推介会上,江城区多个景区景点纷纷亮相,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此次阳江文旅推介会走进重庆及成都,拉近了两地的时空距离,两地充分展开交流与合作,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在会上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两地旅游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携手共同营造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市场共享的良好局面,实现两地旅游业互利共赢。

  (六)紧守底线,行业管理平稳有序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023年以来共开展安全大检查 25次,出动检查人员316多人次,检查旅游企业45家次、文化娱乐场所72多家次,加强行业监管、指导督促经营管理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落实安全措施。行业无发生安全事故,总体平安。开展水上安全治理大行动,检查辖区内28家泳池,暂未发现安全隐患。节假日期间对旅游船舶情况进行检查,暂未发现有非法载客情况。

  (七)举办逆水龙舟大赛

  为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定于2023年6月18日至22日举办“赛龙夺锦·奋楫争先”2023年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龙舟比赛现已制定《“赛龙夺锦·奋楫争先”2023年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活动方案》及规程、开闭幕式活动通知等报;已制定赛场平面效果图;风险评估已完成;赛场赛道相关工作已进行布置落实;赛事报备正按程序报批。并结合实际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相关工作。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按要求如期举办赛事活动。

  (八)江城区首届龙舟千人宴工作。

  为进一步加快建设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弘扬阳江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文化助推阳江高质量发展,其中由我局指导、江城区旅游协会承办的千人龙船宴在6月17日下午举行。本次活动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江城区旅游协会承办,我局主要负责协调江城区相关政府部门落实新闻宣传、做好社会安全保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及应急保障、负责消防设施检查,及消防救援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和医疗保障等工作任务,为千人宴活动提供保障。让市民群众能够享受正宗地道的江城龙舟美食同时体验浓厚的节目气氛。

  (九)举办首届夜光龙舟巡游

  为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进一步传承与保护非遗项目名录,不断丰富人娱乐生活,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定于2023年6月17日、22日晚在江城区西濑河道举办2023年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系列活动——夜光龙舟巡游活动。

  (十)举办非遗展览活动

  为进一步加快建设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弘扬阳江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文化助推阳江高质量发展,区委、区政府特举办“赛龙夺锦 奋楫争先”2023年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系列活动,由我局负责执行非遗展览活动。

  二、存在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完善。区图书馆、区文化馆面积较小、配套不足,其中区图书馆未定级。镇街仍有2个综合站未达标。

  (二)群众体育服务较弱。没有区一级体育场馆,区一级体校缺资金缺人才未能正常开展工作,群众性体育赛事举办不多。

  (三)文物保护水平较低。多处文物存在建筑安全隐患,由于缺资金未能开展修缮。由于缺少资金、人才,考古及可移动文物保存研究工作相对落后。

  (四)旅游资源开发不够。高品质的文创类和体验类旅游产品发展较慢,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培育方面还比较粗放,持续吸引力不足。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围绕文化强区,繁荣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供给质量

  积极推动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实现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二级站标准,70%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

  进一步加强总分馆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便民阅读空间,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服务中心)主要服务效能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提升文化馆免费文化培训覆盖面和公共图书馆的借阅证持证率、文献流通率。

  推动现代生活题材、青少年题材、乡村振兴题材等作品的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地域文化、贴近生活的原创优秀作品。举办文艺演出进基层、戏曲进乡村、图书随手读、“讲古”及非遗进校园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二)落实四有机制,统筹传承发展,提高文物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全力推进对受损、受危文物修缮、修复和抢救。完成阳江学宫二期修缮,推进三期动工。依托阳江学宫推动区博物馆建设,完成博物馆内部装修及陈列布展。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加强对文物的巡查,确保文物安全。

  加强非遗项目保护。鼓励阳江风筝、阳江豆豉酿制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鼓励左氏印章制作技艺、阳江凉果制作技艺、江城传统逆水龙舟制作技艺等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推进非遗文化保护中心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经费资助等,支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活动,支持设立非遗大师工作室。

  加强对历史文化的发掘研究和阐释。支持关山月、苏天赐、邓琳等文化名人故居、纪念馆修建,有序向社会免费开放。推动阳江风筝、江城漆艺、潭塘(杨氏)武术等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和普及教育。

  (三)全力补好短板,普及全民健身,提高体育发展水平

  进一步完善村社区体育运动设施。打造更加便捷的15分钟健身圈。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赛事和传统文化体育运动。组织足球、篮球、武术、慢跑等全区性群众体育赛事运动和表演。进一步提高群众体育普及程度,加强竞技体育实力,深化体育组织建设,提高体育社会化。

  (四)深化融合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壮大文化旅游体育产业

  支持阳江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纪念馆提质升级,推动关山月故居申报3A景区。推动以阳江九街十二巷为载体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提升打造阳江围歼战革命烈士纪念园等一批红色旅游线路。深入挖掘阳江刀剪、阳江豆豉、阳江漆器、阳江炒米饼等制作历史,打造参观展示平台,推动发展工业旅游。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谋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和结合名人故居打造以阳江漆艺、阳江风筝、书画等为主题文化产业街区。支持成立篮球、足球、长跑等体育协会,推动体育运动服务多元发展。

  (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江城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员干部在落实“两个维护”上做到真诚而坚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正向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打造积极向上、奋勇争先、一心干事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