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双捷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江城区打造阳江的“两个定位”和“三个体系”的首善之区要求和我镇“农业大镇、风情小镇”战略定位,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建设休闲美丽宜居新双捷实现良好开局。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政治统领,始终把政治建设摆首位。
1.政治统领筑牢灵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全镇党员学习教育的“第一议题”,引导全体党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与学习贯彻李希书记到阳江调研时的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做到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七一期间,镇领导班子成员各自到挂点村(社区)讲授专题党课,宣讲省党代会精神,助力干部群众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会议精神实质。
2.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一是深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有序组织召开领导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严格落实好2021年度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43个党支部共942名党员全部参加民主评议,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党员关怀活动,在元旦、春节、七一等重要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累计达324人次,为全镇13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让党员们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三是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七一”期间组织党员到文昌宫、佛仔岭、阳帆豆豉展览馆等红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13场次,引导基层党员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3.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继续打好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和干部队伍建设。上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来信来访、举报投诉3件,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5件,开展警示教育培训班2次,纠治“四风”、工作纪律等方面开展谈话提醒51人(次)。
(二)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实力再上台阶。
1.总体经济稳中向好。我镇着力抓好企业服务和项目建设工作,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向好,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54.74万元,同比增长0.34%;固定资产投资额25209万元,同比减少1.74%。
2.农业产业持续壮大。全镇围绕“农业大镇”的定位,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农业文章。一是积极推动土地流转。通过引进4家企业,实现流转土地1700多亩,新建百香果种植基地约230亩、香蕉种植基地约250亩、水稻玉米基地约800亩、南药种植基地500亩,以农业产业规模化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全力推进撂荒田复耕工作。我镇撂荒耕田总面积为8370.86亩,具备复耕条件的面积为5928.58亩,2021年复耕1405.32亩,今年复耕4304.24亩,总复耕进度95.16%,把撂荒地变成丰收田。三是推进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和特色果蔬种植采摘示范项目。依托乐安茅田自然村约200亩古树森林公园和周围特色民房,配套规划开发连片150亩田地用于种植特色果蔬,形成总面积达800亩的具有乡村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园,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着力推进垦造水田、补充耕地项目。加快推进2020年度双捷镇垦造水田项目租地工作,对1155亩首批项目实施地块开展用地租地界线确认和青苗及地上附着物清查等工作。此外,我镇已完成去年补充耕地5221亩的管护工作,为区、镇发展提供土地储备。
(三)坚持建管并举,推动镇区人居环境提升。
1.项目建设多点发力。抢抓市中心镇的历史机遇,以“一区一路一堤一站”建设为抓手,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圆满完成广湛高铁双捷段和国道234改扩建的征地拆迁工作,先后与坭湾、双捷、岗元、朗东、乐安村委会及阳江林场等单位签订征地补偿协议书,并与787名村民签订青苗、宅基地房屋及附着物补偿协议,共征地705.97亩,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二是高标准完成错车台建设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共建成错车台195道,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通车里程84.763公里,畅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三是积极配合红十月农场3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广湛高铁、双坪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为经济稳进提质蓄势聚能。
2.乡村振兴成效初显。在市、区两级的领导下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聚力打造美丽乡村、美丽圩镇,科学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蓝图。一是充分利用2022年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1100万元,主要用于岗元等7个村委会的基础建设和提升村容村貌项目,现所有项目均已完工;二是合理分配2022年一般债券资金930万元,主要用于乐安村委会茅田一村、茅田二村、茅田中村等9条自然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现所有项目均已完工;三是统筹使用2022年专项债券资金5000万元,分两期进行,第一期由双捷镇区主干道升级改造工程等7个项目组成,总投资2548万元,已全部开工;余下2452万元为第二期,由江城区双捷镇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等5个项目组成,现与第三方公司签订承包招标代理合同,预计在7月底可完成招投标。
(四)坚持心系群众,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社会保障工作有序推进。严格贯彻落实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的提标工作,努力提高困难群众补助水平,兜住民生底线。有序推进残疾人数据信息动态更新工作,对全镇970名持证残疾人开展一年一度的动态更新工作,全面掌握每一位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高效率完成征地社保资金的分配工作,我镇征地社保任务数为453.4903万元,涉及8个村委会,已全部完成征地社保资金分配任务,并完成任务外征地社保留存资金47.6万元。
2.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一是强化安全生产、燃气安全检查,以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强对“三合一”、“多合一”及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监管,上半年共发出安全宣传资料共计8000多份,行政文书109份;二是积极维护双捷社会稳定,各类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上半年以来,我镇共化解信访案件30宗,化解率为83.3%,圆满完成了两会、冬奥会、冬残奥会、省党代会等重点防护期的维稳安保工作,没有发生赴省进京上访事件;三是全力以赴开展自建房安全排查工作,全镇共排查各类房屋共19055间,已拆除3间,排查录入经营性自建房285处,全面掌握经营性自建房屋安全风险隐患情况。
3.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充分发挥好“三人组”排查工作机制,当日内完成重点地区返乡人员排查。今年以来排查大数据推送人员3305人次,自排自查重点地区人员1588人。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攻坚行动,在红十月农场、银岭公园等地设立便民疫苗接种点,同时积极开展“送苗下乡”活动,截至上半年,我镇60岁以上人群第一针疫苗累计接种3614剂次,覆盖率92.33%,第二针疫苗累计接种3447剂次,覆盖率88.07%;18岁以上人群加强针累计接种14922剂次,覆盖率84.76%,持续筑牢新冠肺炎疫情坚固防线。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基础仍薄弱,总量偏小,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仍有待提高;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历史欠账较多,城镇化发展缓慢;三是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增多,社会稳定压力仍较大。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镇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及部署,坚定不移地围绕“农业大镇、风情小镇”的战略定位,加快镇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以及基层党群组织建设步伐,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要抓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实施好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支部达标创优活动,推广“两新”组织和村民小组联合党支部党建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深化“党员亮身份、党群心连心”活动,以“小切口”整改成效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坚守疫情防控阵地,促进民生社会稳步发展。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重点地区返乡人员排查和管控。严格贯彻落实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努力提高困难群众补助水平,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继续强化信访维稳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进镇区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积极谋划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全力做好广湛高铁和国道234扩建后续工作,提升我镇交通区位优势。对接银岭科技产业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坚持环保优先、科技优先,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巩固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巩固拓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果,建设特色农业种养基地,努力培育一批优秀农业品牌,做大做强丰沃园、红十月沃柑、志达火龙果、乔丰香蕉等农业项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擦亮草朗村“阳江市十大旅游特色村”品牌,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打造市级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五)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双捷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配合推进固废处理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环境卫生特别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压实河长制,加强水浮莲和禽畜养殖污染治理,打击直排乱排的违法行为,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林长制,让绿水青山成为双捷高质量发展底色。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休闲美丽宜居乡镇。巩固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果,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有序推进补充耕地、垦造水田项目后期管护工作,探索推广“田长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