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城西街道司法所接到街道办通知,协助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处置查封扣押在我街道大院内某服装公司的机器设施等物资, 经查,某服装公司因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被相关部门处理,并拆除违法生产设备。因拖欠工人工资,经某服装公司合伙人与工人代表协商一致,拆除的生产设备暂时存放于城西街道办事处,待仲裁裁决后再行变卖。在欠薪仲裁过程中,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先行另案裁定查封了该生产设备。陪同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法官前来的评估师预估,闲置的生产设备现价值仅约人民币五万元。考虑到司法拍卖耗时长、成本高,扣除相关处置费用以及查封拍卖财产工人工资优先发放的法律规定,拍卖该机器设备,最终中山申请执行人获得分配款几乎为零。不想为他人做嫁衣,又不愿放弃仅有的财产,中山申请执行人决定继续查封生产设备,不做处理。
某服装公司已不再经营,仅存的生产设备、机器没有用武之地,如不及时处理,长期裸露放置,只会扩大损失,不仅工人工资得不到保障,对于某服装公司也不公平。如何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找到三方利益结合点,是化解本案矛盾的突破口。
结合工作实践,该机器设备如自行变卖不仅价格高,转让快,还比法院司法拍卖节省成本。从及时维护某服装公司的合法权益和减少中山申请执行人、某服装公司工人诉讼成本两方面考虑,城西街道司法所提出了灵活处置查封财产的方案。经与中山申请执行人代理律师多次沟通,为工人代表、某服装公司法人分析和预判了灵活处置查封财产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坦诚地比较了继续查封等各种方案的优劣,同时征求两地法官的意见,最终撮合三方达成统一方案:由三方各自寻找购买商,价高者得,共同变卖上述设备,变卖款由中山申请执行人与某服装公司工人平分,用以抵扣欠款。方案一经敲定,各方立即行动,磋商买卖,裁定解除查封设备,签订买卖协议,收款搬运机器,一气呵成。最终以人民币248000元的高价,变卖了上述机器设备。三方当事人对如此高的售价极为满意,尘埃落定,皆大欢喜。
闲置三年的机器再次启用,久拖不结的案件,得以化解,城西司法所以实际行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主动与法院、派出所等部门加强联动,为复杂纠纷“把脉问诊”,开出专业可行、令人信服的调解“良方”,全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力争向人民群众传递更多的温度,让法治阳光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