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更大的使命在前,更重的责任在肩。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落实省、市和区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加力提速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努力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不断开创镇村协调发展新局面,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聚焦现代产业培育,在培强实体经济上塑造新优势
坚持特色发展塑优势。深入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住“种养、加工、科技、融合、服务”关键环节协同发力,加快打造更多百万级千万级农业产业集群。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巩固连片15亩以上具备复耕条件的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持续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社会化服务等模式,争取实现粮食面积、总量、单产“三增”。坚持集聚发展增势能。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借助省级环保工业园区位条件,实施园区扩容提质工程,推动园区全面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立足本地优势对外推介招商项目,持续抓好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商会协会招商,争取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发展一个辐射一片”,推动产业成链成群发展。坚持融合发展增效益。树立“全产业链”理念,扎实推进中国关山月国画村建设,持续推动山月研学实践基地和那蓬村3A景区建设,打造一批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和高品质乡村民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聚焦镇村风貌打造,在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上塑造新优势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系统推进“三大革命”和“六乱”整治等工作,健全“村收集、镇转运”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升镇区污水设施管网覆盖率,推进所有公厕做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完善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实现“干净、整洁、文明、有序”整治目标。抓好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坚持管控增量和优化存量同向发力,突出“本土化”,体现多样性,让农房风貌与周边环境、当地文化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抓好绿美生态建设,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狠抓2025年乡村绿化工作任务落实,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投身乡村绿化事业,因地制宜统筹好山上山下、村内村外的植树造林,加强苗木种管护工作,不断提升绿化景观的观赏效益。
(三)聚焦公共服务提升,在提高服务治理水平上塑造新优势
大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对标对表典型镇创建要求,丰富和拓展美丽圩镇建设内涵,健全镇村快递物流网络,推动汽车充电桩等设施建设,提升镇村生产生活品质。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能力,突出功能完备和标准提升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区整体推动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做好“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和村道巷道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村(社区)普及双车道公路。健全公共服务阵地,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发展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因地制宜建设小公园、小广场、小球场等公共活动空间。全力推动政务服务及数字政府改革落地,重点打造便民服务中心(站),围绕“一网通办”提升服务能力与意识,全面提高为民服务效率。
(四)聚焦改革培育攻坚,在释放发展活力上塑造新优势
着重抓好首批典型村优化提升和第二批典型村建设,着眼长远规划建设那蓬村“一带一区四画廊”,完善端逢村周边特色餐饮、自建民宿等研学游配套,切实把示范作用、样板功能发挥出来;对标对表典型村培育创建标准,做好2025年典型村培育创建工作,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科学谋划布局,协调发动各方资源力量,从规划引领、人居环境、风貌管控等方面加快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连片流转、土地托管等模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五)聚焦党建引领,在促进治理增效上塑造新优势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力度,加强镇(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不断提升镇(村)党员干部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坚强更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轴心”作用,广泛发动党员干部、村民群众、群团组织和乡贤等力量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奉献力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各位代表!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扎实有效抓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各项任务落实,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名词解释
1. 省委“1310”具体部署:“1”是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3”是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10”是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
2. 市委“433”工作安排:“4”是实施深度融湾、产业振兴、科教兴市、百千万“四大工程”,“3”是打造蓝色海洋、绿色生态、特色文化“三大名片”,“3”是加强幸福阳江、法治阳江平安阳江、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议“三大建设”。
3. 区委“1338”工作要求:“1”是高质量发展主线,“3”是激活改革、开发、创新“三大动力”,“3”是发挥以站带城、以产兴城、以魂立城“三大优势”,“8”是实现在全面深度融湾、现代产业体系、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强区、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绿美江城、促进共同富裕、加强党的建设“八大新跨越”。